本篇文章3315字,读完约8分钟
2018年8月14日,南水北调中线荥阳管理处工作人员检查了南水北调索河渡槽附近的航道安全。
新华社记者鲁鹏照片
自2015年以来,江西省萍乡市作为中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生态水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华社记者张国军照片
6月12日,福建省福州市进入汛期。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福州动车组的车载机械师进行了运行前检查。
新华社记者张国军照片
最近,我国进入了主汛期,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响应,做好了防洪工作。最近,在浙江省防汛应急演习中,无人驾驶飞行器(UAVs)如飞翼、投掷投机、两栖车辆等。,展示了高超的水上救援技巧,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随着国家防洪减灾体系的逐步完善,防洪抗灾能力大大提高,各种防洪减灾设施不断加强和完善。与此同时,更多的智能防洪措施出现了,手机程序及时更新了最新的洪水和预警,智能机器人已经冲到了防洪的第一线,海绵城市的透水地面已经很快吸收了降水...防洪领域管理理念和应用技术的创新,使得防洪和抗洪更加智能。
流行的技术展示了他们的才华
无人驾驶飞行器、机器人、5g技术...在今年的防汛抗洪中,这些流行技术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一系列“黑色技术”全方位帮助防汛工作,有效提高了预警救援的机动性和时效性。
在洪水监测预报方面,湖北省积极探索各种仪器在空水上和水下发挥各自的作用。开发了巡逻无人机、5g智能无人救生艇、水下探视仪等一系列监控设备。
湖北省恩施电力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告诉本报,在洪水监测方面,他们利用无人机对电站和水库进行了检查,调查了大坝和库区的安全隐患,重点检查了库区周围的滑坡,及时发现和预测了大坝周围的边坡裂缝、滑坡体和危岩。无人机可以到达库区无人可及的地方,实现检查的全覆盖,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此外,导航软件“奥维互动地图应用”是专门为输电线路设计的,植入湖北电力巡检人员的手机中,使无人驾驶飞行器进行巡检,并具有“天眼”导航功能,可实现对杆塔绝缘子和接地导线运行情况的超近距离记录,并实时报告洪水隐患。
浙江海豹突击队救援队公共关系部主任李洁琼告诉我们,救援队的主要救援任务是钱塘江流域,钱塘江汹涌的泥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经常需要综合利用各种科技手段进行救援。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在空进行救援,并可以设计返回路线。作为助手,投掷者被投射到一个高度为空的枪管上,通过使用压缩的空气体形成救生圈,枪管立即被打开。当救援对象在相对较快的河道中且距离较远时,投掷者会被打在他的上方,绳索会沿着水流漂浮到救援对象上。如果被困人员仍能在浅滩等复杂地形上使用射流泵船,它能迅速到达被救人员并把人拖上岸。
同时,李洁琼说,救助本身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可能盲目救助。在复杂的情况下,通常会运用许多技巧,以便被营救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生存可能性。
四川在洪水监测方面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悬在电缆上的海流计是成都黄三庙水文站使用的监测仪器。这种仪器可以通过电缆对沱江两岸进行测量,并获得相关数据。
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红阳广场附近的居民出门时,发现路边有一根蓝白色的柱子。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道路警告标志装置,而是一个监测累计洪水点的装置。今年汛期前,江北新区将在其辖区内建立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平台,实现防汛监控系统从主要河流到基层单位的全覆盖。
监控设备有2米高,顶部有一个摄像头。据江北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个内涝点。该装置可以实时监测涝点,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防洪预报预警平台。工作人员为设备设置了水位警告值。一旦累计洪水达到设定值,平台会自动报警,方便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关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中国规划研究院(北京)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家卓对本报表示,技术的发展对防汛抗洪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机器人参与防汛抗洪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直接面临的风险。同时,科学技术力量在精确调度中也至关重要,如准确预测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空分布,准确计算洪峰模拟,在防汛抗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幅画,一张网,一盘棋”
为了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全国各地都创新思路,积极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防洪效益。
长江流域系统的防洪管理是我国防洪体系中的一项重点工程。三峡工程管理局水库管理部的技术人员告诉本报,今年,长江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运行计划已经启动。该计划首次将蓄滞洪区、重要排水泵站、引水工程等水利工程纳入联合运行范围。2018年由40个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的水利工程,进一步扩展到100个水利工程,包括40个控制性水库、46个蓄滞洪区、10个重点大型排水泵站、4个引水工程等。调度范围也从中上游延伸到整个流域。
“范围广泛是一个主要特征。今年,从水库群防洪到水利工程防洪,流域内蓄滞洪区、重要排涝泵站和引水工程首次纳入联合调度范围,调度范围也从中上游延伸至全流域,更好地保障了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三峡工程管理局水库管理部的技术人员告诉本报,该工程通过联合调度可以满足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对维护湖泊和河口的生态环境和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长江流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也在继续。长江流域水文部门和气象部门共享数据库和应用终端软件,实现观测站数据共享。通过该平台,可以提高人们的洪水预报水平,有利于了解长江上下游的情况,进行现场调试、沟通和协调。据了解,系统平台的建设也将有助于流域气象服务实现与水利部门防汛“一图”、与航运部门“一网”、与流域各省气象服务联动“一盘棋”的良好效果。
在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建设中,也需要创新的理念和系统的推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水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权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一些特大城市或复杂地形的防洪中,既要重视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智能管理。在防洪过程中,通过智能联动,可以根据模拟数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智能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并根据实时数据科学确定湖隧管道的排水功能。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员成本。
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为了消除洪涝灾害,鳌江流域“上蓄、中排、下排”的系统管理方案近年来正在逐步完善。目前,顺溪水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首部枢纽防洪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南湖分洪工程已完成前期政策处理。预计随着重点工程的推进,不久的将来,人和水将在这片土地上握手言和。
“海绵城市”和“屋顶花园”
在城市和相关项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与其在汛期不断遭遇洪水,不如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水共存的理念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陕西省息县新区枫溪新城作为中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经历了四年多的海绵城市建设。今年汛期,丰溪新城汛期压力明显降低。在今年4月和6月的两次暴雨中,枫溪新城没有出现内涝,雨水顺利地被吸进了城市的“海绵”。
这里,城市主干道旁的绿地比道路低30厘米,雨水可以通过路边的雨水口顺畅地流向绿地,并在绿地中得到充分的储存和渗透。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蓄水层充满后,雨水可以通过高于绿地的溢流口进入市政管网。此外,在城市的许多建筑物的屋顶上都有“屋顶花园”。一些雨水被屋顶土壤介质完全吸收,减少了初始流量。多余的雨水将排入建筑物周围绿地的雨水花园。丰西新城海绵城科技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截至目前,丰西新城已完成海绵城建设项目67个,海绵建筑和社区240万平方米,海绵道路50多公里,海绵公园绿地140万平方米,防洪和滩涂表面修复36公里。
在江西省萍乡市,金店城社区位于老城区。当政府最初希望把这个社区变成一个海绵城市时,遭到了许多居民的反对,他们担心建设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出行。当地政府不得不首先改造萍乡建设局的家庭医院。改造后,天下着雨,鞋子也不再泥泞。看到变革的结果,以前反对的社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当地社区拥有铺有透水沥青和透水砖的地面、科学绿化带和其他相关设施。
张权表示,希望通过国家技术标准的标准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成为城市内涝防治的正常和可持续的途径。
每个城市的建设规划都需要一套科学的防洪排涝方法。据王家卓分析,城市规划应预留空供水空间,加强洪水风险评估和相应的规避措施,规划蓄滞洪区等防洪措施也很重要。
标题:黑科技让防汛抗洪“更智慧”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