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8字,读完约6分钟
[摘要]今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但从投资结构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3%,与去年9.5%的增速相比,降幅较大。
稳定的投资进入2019年下半年,许多地方都进行了密集的规划和布局。
8月17日上午,宁波举行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宁波启动的84个重大项目,单项投资超过3亿元,总投资1000亿元,年计划投资138亿元,涵盖基础设施、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民生发展等领域。
今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但从投资结构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3%,与去年9.5%的增速相比,降幅较大。与此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了4.1%,与过去多年的两位数增长明显不同。
“目前,地方各级政府正面临更大的稳增长压力。要振兴经济,最重要的是确保就业。当务之急是寻找新的项目和新的动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所特聘教授徐长乐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分析指出,实体经济是支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最坚实的基石。“现在各地都在制定‘十四五’计划。未来,制造业,特别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一代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大量资本进入。
地方政府集中力量启动了246个重大项目
总原则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发展仍处于“稳定”的前列。今年8月,中国各地启动了一系列重大工业项目,为稳定制造业投资做出了贡献。
8月2日,河南省许昌市举办了2019年第三批重点项目启动活动,总投资170亿元,年计划投资91.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和投资占70%以上,围绕动力设备、超硬材料等主导产业,涉及许多先进制造项目。同日,总投资约135亿元的贵州省桂安新区第二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涵盖城市建设、电子信息等领域,包括8个社会投资项目、1个政府投资项目和2个公司自营项目。
从那时起,其他地区也开始实施重大项目。《时代周刊》的记者没有完全理清头绪。8月初至8月17日,先后在许昌、河南、桂安新区、贵州、青岛、山东、太仓、江苏、咸阳、陕西、辽宁神府新区、金山区、上海、宁波、浙江等地启动了24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778亿元。
“从地区角度来看,现在是中西部地区在大力投资基础设施。相比之下,东部起步早,投资多,在基本建设、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处于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中西部地区起步阶段基础较差,城镇、公园和企业之间距离较远,人口分布相对松散。现阶段,投资需求相对较大。”徐长乐相信。
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各省都在努力根据本地特色产业和优势,尽可能挖掘潜力,以促进经济更快发展:“比如贵州,虽然工业基础差,但必须牢牢把握大数据。这也将成为一个主要趋势。”
高科技产业成为投资热点
通过梳理下半年的重大项目投资,我们可以发现项目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如铁工集团;二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也是当地投资的重点。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更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许多企业在投资时犹豫不决。”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卞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新一代高科技产业和信息技术、高端设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大,风险也不小。企业依靠自身的投资实力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吸引私人投资。一方面,扩大投资,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刺激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更多企业的转型升级,相应的成本和风险也会下降,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统计局8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总投资高5.7个百分点。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增长11.1%,比上半年增长0.7个百分点,比所有制造业增长7.8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9%,比所有服务业增长4.9个百分点。
徐长乐认为,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已经形成了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共识,“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要注重高新技术发展的创新动力、新的生产方式和新技术革命的方向等。”。
央行帮助改善私人投资和融资环境
让民间投资发挥更大作用是稳定有效投资的政策重点。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市场化改革,大幅度下调实际利率,解决“融资难”问题,确保年初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的目标实现。
央行立即做出了回应。8月17日,央行宣布,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从基准贷款利率定价到市场报价贷款利率(lpr)。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供给方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推进融资成本的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许多专家强调,要促进民间投资,积极改善投融资环境。“私人投资更符合市场需求,对未来前景有更准确的把握。”严还提醒说,要增加有效投资,“投资的前提必须是弥补经济的不足或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无效投资将加剧当地经济发展的困境。”
“各地仓促采取大规模行动,很可能导致行业混乱和过剩,重复光伏行业的错误。光伏是一个新兴产业,但盈余挤压了空市场,最终导致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尚德电力(Suntech Power)破产。”徐长乐建议,各地除了发挥自身优势外,还要注意横向市场分析。“看看其他省市的发展潜力,市场需求有多大,充分展示一下,才能更准确地了解。”
标题:稳投资进入下半场 246个项目投资总额近2千亿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