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上海7月3日电:有一个古老的家庭,如果有一个宝藏——上海的精致变成了一个古老的服务见证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徐东远
“去客厅坐坐。”早上8点刚过,70岁的盛载走出门,沿着熟悉的街道慢慢走了七八分钟,然后来到了上海繁华商业区背后的外滩街道老年综合服务中心。
她说的“客厅”是这个老服务中心的“海派客厅”。老式的窗棂上覆盖着精致的窗花,阳光普照,明亮而温暖;室内墙上装饰着外滩的老照片,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这些安排让人们感觉很亲切,像在家里一样."盛宝说。
商业繁荣的外滩街道其实很“老”。首先,人老了。在辖区登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1.4%,且有许多老年人和纯老年家庭;二是房屋陈旧,老式里弄占房屋总数的86.1%,住房完好率仅为29%。许多家庭住在非常小的地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一开业,就受到社区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记者看到,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日托服务的日托所也位于中心。只要是“一碗汤的距离”,老年人就可以享受各种服务,如帮助吃饭、洗澡、康复训练,还可以参加绘画、唱歌、手工制作、看电影等集体活动。
“早上来,下午回来,就像我的小孙子去托儿所一样。我在这里感到轻松愉快。”魏老伯说:
据该中心设施负责人章雷介绍,为了确保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该中心仍需严格执行进门人员的体温测量、登记和健康代码检查“三件套”。与此同时,老年人被登记在错误的高峰,每天不超过10人登记;社区向老年人开放膳食,每顿饭不超过20人。目前,由于流行病而暂停了很长时间的沐浴援助、足贴、美发和理疗服务已经恢复,但需要事先预约。
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上海继续紧密编织着养老网络。目前,外滩街道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等集日托、助餐、助行器具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机构已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和城镇,到2022年将现有数量翻一番,全面建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这是上海许多养老机构的共同服务理念。在COVID-19爆发肺炎后,这一概念已在各种精细管理措施中得到实施。
近日,静安区曹家渡街的于恒老年福利院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探亲访友。这是一个拥有500个床位的城市养老综合体,也是上海首家开设认知护理单元的养老机构。
“工作人员对我母亲照顾得很好,在疫情期间,有些人每天都在微信上联系我。”前来参观的万女士说。那天,她按照事先预定的时间来到了福利院。戴上口罩,出示您的健康代码,然后扫描二维码“流行病期间的旅行查询”。体温测量显示正常后,你就可以去医院了。
据报道,上海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响应后,福利院以“时间有限、人数有限、路线有限、区域有限”的形式开展亲属访视。在适应了第三层次的反应后,探亲预约的数量也增加了。目前,每天约有70至80个家庭前来探视,基本上每个家庭每周都能安排一次探视。
「对于可以独立行动或协助行动的长者,我们会安排亲属到公众地方探访;对不能离开生活区的老年人,亲属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经过消毒、登记和防护措施后进入老年人生活区。”福利研究所执行主任吴云说。记者看到,医院专门安排了一部电梯供探亲者乘坐,并有指定的进出路线,以减少人群聚集和不必要的接触。
疫情爆发后,福利院优化升级了卫生管理系统。吴云表示,这些“新规定”和“好习惯”在全面恢复养老秩序后还将继续。例如,员工进入老年人生活区时必须戴口罩;家庭成员的“探视电梯”将被保留,该电梯的消毒频率将高于其他电梯。
由于更严格的人员出入控制和健康管理措施,福利院患病老人的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我们正在考虑使预约探视制度正常化。只要每天进入医院的人数得到控制,疾病传播的风险就可以降低。同时,我们也可以掌握每个家庭的探访频率。对于那些不经常来访的人,我们将给予善意的提醒。”吴允说道。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标题: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上海精细化为老服务目击记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