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3字,读完约7分钟
文 / 大海
这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大约5、6年前,包括《自媒体作者》蒋青等人在内的一点评论人士便曾在《南方周末》上撰文,发出盛世危言:“it媒体还有明天吗?”
经过这些年产业从高潮到低潮的轮回,it媒体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进入一个竞争激烈的“短暂繁荣”时期。但是,同样的盛世危言再一次出现:“这短暂的繁荣只是回光返照,it媒体集体消亡的大限指日可待。”
今天,这已不再是什么盛世危言,对于大部分it媒体来说,已经变成了强烈的危机感。
《计算机世界》报作为中国it第一媒体,在未来三年中,朝什么方向走,将成为中国it媒体的风向标。在it媒体普遍缺乏革新而已经进入同质化竞争的今天,甚至可以说,整个中国it媒体命运将系于《计算机世界》报一身的成败。
以目前的资本和人才积累来说,也只有《计算机世界》报才能担此重任:发现(甚至发明)it媒体新的增长点。
媒体的两大归宿:权威化和大众化
it媒体,首先是媒体。
海外媒体快速发展经验说明:要保持稳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论是领域媒体还是专业媒体,都不可不使地走向两个方向--权威化和大众化。
美国《华尔街日报》是权威化的典范,中国《南方周末》是大众化的代表,而美国《纽约时报》则兼得二者特点,成为权威化和大众化的经典。
在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影响很大上,《计算机世界》报目前尚谈不上权威化,大众化自然更谈不上。只有当it产业成为中国主流产业之一时,作为这个产业最重要的媒体,《计算机世界》报才有权威化的机会,从而有机会实现大众化。
在美国,这个机会大约出现在1998年左右,但美国it媒体却失之交臂。在中国,这个机会目前已经初现端倪。新闻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我们的邻居--印度、韩国、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也已唤醒中国政府多年麻木的神经。
恰在此时,中国又加入了wto。
权威的“经济标志”:较多的形象广告和较分散的广告顾客
2003年,是中国开始向世界全面兑现wto法律承诺的一年,这将给以部分it媒体带来权威化和大众化的机会。
这个机会不仅千载难逢,而且稍纵即逝。
在未来三到六年内,it产业将会丝毫没有疑问地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为我们提供了权威化的机会;与此并且,it产业花费化大众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将是it媒体大众化的最佳时机。
看上去,《计算机世界》报在权威化之路上,也许会走得顺利一点。22年的积累,在it业内给《计算机世界》报带来了权威的形象。但是,这个权威形象似乎并不那么“威严”。至少,卧榻旁边还有人在大声酣睡;至少,广告顾客还能利用对手玩点平衡。当然,这也是有现实原因的。
《计算机世界》报目前的首要收入来自it产品广告,而形象广告比例则很小;此外,99%的广告顾客为it厂商。这两个局限,决策了其局限的权威度。
如果以广告影响很大来衡量,媒体具有权威度的标志之一是:形象广告超过50%,而大众化的标志之一则是:广告顾客分散于几个甚至几十个领域。
按照这个标准,目前,国内全部it媒体都不具备上述任一特质。
树立媒体权威的“两手”
从《纽约时报》的快速发展经验来看,树立平面媒体的权威度,通常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在上,对产业经济进行强势影响。
在海外多个it媒体迅速没落的并且,海外不少财经媒体却没有发生太大波折,并非财经领域比it领域的日子更好过,而仅仅是因为财经媒体能够更强势地影响产业经济。
对产业经济进行强势影响直接体现在三个方面:
实时关注国家政策方针,甚至直接影响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
严格监督产业快速发展,甚至有近乎严苛的批评;
预言趋势,甚至成为某一趋势的吹鼓手。
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世界》报能够在至少两个方面比对手做得好十倍:监督批评和预言趋势。但在政策影响很大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资源建设。
第二,在发行上,保证一定的网民数量。
《纽约时报》并不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但却在平面媒体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原因是其“兵不在多而在精”的网民群。当然,没有足够数量的网民,也难以保证其网民群的力量。
在中国,平面媒体要跻身权威的临界发行量通常为每日50万份左右。现在的《北京青年报》和昔日的《中华工商时报》就很恰当地保持过这个临界发行量。
对于《计算机世界》这份每期大约300多家版的报纸来说,每日50万份的发行量绝对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怎么平衡影响很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个难题,但并非不能处理。
就像《纽约时报》的方法一样,我们可以把现有的几本分成两块发行,信息版可以尝试较大发行量模式,而其他版块则保持现有的发行量。甚至,信息版还可以通过发行达到自负盈亏。事实上,不少高层网民并没有时间读完全部版块,这也给了他们一个“不浪费”的机会。
当然,扩大发行除了要有优秀的之外,还需要一点发行奇招,比如树立联网通讯员制度、大学生联络制度等等,附件会有描述,在此就不详述了。
如果能在上述两方面有所建树,广告行业务的增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大众化与大众媒体人才
权威化的结果,必然带来大众化的机遇,但并非各个权威媒体都可以达到大众化境界。事实上,大众化是全部媒体人终生的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影响最多的人群,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必须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权威化并非完美,其另一面则是保守化的危险。很多权威媒体的没落,几乎无不与保守有关。
it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也说明了这一些:保守者很快被历史遗忘,而其替代者总是后起的开放者。
intel和微软奉行的开放标准,曾经一度把蓝色巨人ibm逼到了崩溃边缘。“我们今天的开放是用昨天的教训换来的,”ibm全球服务事业部(igs)的一位地区总裁说,“所以,今天ibm主张比微软和intel更自由的开放。”
开放的核心是人才的开放。
幸运的是,《计算机世界》报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媒体人才的“原始积累”。一点大众媒体人才的进入,更给这个严肃的技术性媒体带来了新鲜活力。
《it经理世界》杂志的成功,本质上是的成功,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大众媒体人才在it界的成功尝试。
也许,明天《计算机世界》报的再次辉煌,甚至可能得益于九如曾经的弱项: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唯其如此,他才可能跳出技术本位主义的束缚,敢想敢做。
毕竟,it媒体,首先是媒体。
it媒体在商业化运作上已经十分成熟,包括对顾客的服务水平也远远高于大众媒体。但在上,it媒体目前还处于幼稚园阶段。不论是信息采写能力,还是信息编排能力,it媒体目前都无法与已有上百年历史的中国大众媒体相提并论,这是我们急需向他们学习的。
有个不恰当的比喻:it媒体是经济的巨人、政治的矮子。而只有当it媒体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很大的大众媒体之一时,才可能在经济和政治上保持同等地位。
2002年12月02日22:00
(本文由《自媒体征战》作者提供。)
标题:【要闻】IT媒体向何处去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