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4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张燕芬编辑陈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在湖南长沙的三个社区支行和四川西昌的一个社区支行正式退出运营,民生银行(600016)的九个社区支行在一天内退出运营。刚刚进入7月,19家社区银行分行已经正式关闭。
被称为“楼下金融便利店”的社区支行,曾经作为股份制银行的重点“培训对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然而,当大多数人不理解社区支行和社区银行的区别时,围绕它的话题现在已经从“再关闭一批”开始了。
社区支行“少进多出”
今年以来,社区支行的关闭趋势明显,呈现出“少进多出”的总体趋势。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截至7月5日,今年已有270家银行社区支行开业,但有358家社区支行被正式批准关闭。
每当有很多关于社区支行关闭的讨论时,所谓的“社区银行关闭潮”的消息就来了“擦热”。许多银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两者完全不同,市场的理解相当偏颇。
社区分行是银行整体布局中的一个独特的“毛细”网络;社区银行是服务于一定区域的独立法人机构,类似于人体内具有一定功能的“机关”,有自己的一套组织体系和网络布局。一般来说,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都属于社区银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物理网络点,而后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社区支行的概念源于原银监会2013年发布的《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与普通支行不同,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的主要特点是不办理公司业务,单户信用余额不超过500万元。目前,中国有5700多家特许社区分支机构。
社区支行成立之初,定位为服务社区居民的简单银行网点,形象地描述为24小时便利店式的“楼下金融”,意在开辟金融的“最后一英里”。
当时,证券交易所欢呼雀跃,民生银行甚至抛出了建设1万家“金融便利店”的豪言壮语。随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积极投资,铺筑社区支行。一段时间以来,社区分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在2015年和2016年,银行推出社区支行时,分别有1755家和1016家社区支行正式获得牌照。
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浪潮的影响下,社区支行的建设速度大幅下降。2017年,获得许可的社区支行数量降至597家,2018年,只有492家社区支行获得许可。
同时,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社区支行陆续退出运营,当年退出216家。2018年,又有813家公司被关闭,这引发了关于频繁关闭社区分支机构的讨论。据统计,截至今天,已有1300多个社区分支机构退出运作。
为什么社区分支在衰退
短短几年,那一年的百场战役变成了今天的迅速撤退。
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董希淼认为,部分股份制银行取消社区支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初期采取的激进策略,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的设立没有经过严格论证,脱离了实际业务发展,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
与此同时,近两年来,在互联网的猛烈冲击下,一些地区的社区支行已经节节败退。“社区分支机构和小型微型分支机构所面临的困难,实质上背离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他们仍在用固有的物理网络思维来解决客户的“最后一英里”问题,包括目前智能网络改造仍在固有的思维中。转过身去。”董喜淼认为,全行统一的渠道策略应该考虑社区支行。
从区域差异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区域的社区分支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在一线城市如北京,有大量的社区支行。自今年年初以来,银行保险监管系统已批准终止40多个社区支行。
一般来说,为了节省人工成本,这些一线城市的社区分支机构都没有配备现金柜台,不能充分发挥与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同时,由于移动金融的普及,人们可以在手机上的网点完成智能设备提供的各种服务。
与股份制银行大力建设社区支行并大规模撤销不同,一些地区银行的社区支行更加谨慎。例如,虽然浙江省台州市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社区支行数量不多,但除了智能设备之外,它们都升级了系统并开设了现金柜台。
“因为许多乡镇客户不使用手机处理业务,他们仍然更喜欢去实体银行柜台取现金。”根据上述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士,当然有必要投入成本以增加客户保留率,并且至少需要5名柜台人员为小微专营支行和社区支行提供现金柜台。
“一线城市的社区分支机构真的不好。”这种认知对业内人士来说几乎是常识:增加收银台会增加人工成本;在不增加柜台的情况下,网点的智能设备就像一根鸡肋,设备和网点的租赁费用“不低于一便士”。
标题:社区支行网点频关停 “楼下金融”亟待转型创新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