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1字,读完约5分钟
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目前保险业的偿付能力是充分和稳定的。2019年第二季度末,本次会议涉及的178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7%,比上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8%,比上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二季度保险业总体运行平稳,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综合风险评级结果稳定,风险总体可控。经过两年多的转型发展和严格监管,中国保险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转变。产业转型的效果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的业务结构优化上,还体现在销售层面的产业抗风险能力增强上。随着第二代的登陆和二期工程的推进,保险业的偿付能力更加充足。
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对第二季度发布的160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统计,超过一半的风险评级为甲级的公司占了整个行业的偿付能力,仍未达到标准的企业数量在第二季度大幅下降。在细分方面,大型保险公司中的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优于个人保险公司,相对而言,中小型保险公司中的一些公司不符合偿付能力标准。因此,适时增资扩股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以补充资本成为许多中小保险公司解决偿付能力不足风险的对策。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指出,保险公司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指标,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综合风险评级在乙级以上,才能被称为偿付能力提升公司。根据第二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三家保险公司的风险评级均低于B级,另外三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处于警戒线边缘,许多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这给偿付能力带来了压力。在这方面,自今年年初以来,一些达不到偿付能力标准的保险公司开始寻求多方注资,竞相通过增资和发债的方式“补充血液”,试图提高偿付能力。
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对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保险协会公开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底,已有20多家保险公司获准增资,20多家保险公司制定了公开注资计划,每家保险公司“补血”超过800亿元。可见,这是保险公司急需补充资金的关键时期。据业内分析人士称,一方面,一些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将通过增资扩股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来“补充血液”,这将有助于充实资本,为空未来的业务规模增长留出空间。同时,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发展迅速,容易出现资本消耗过快的现象。从短期来看,资本容易受到压力,因此有必要通过融资来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无论目前的偿付能力是否充足,都会有更多的保险公司走上增资扩股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良好,许多保险公司也已经走上了为自身业务的扩张和发展而增加资本的道路。最近,平安健康、泰康在线、建行人寿等众多股东背景雄厚的保险公司纷纷公开增资扩股,试图在原有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事实上,保险公司的增资浪潮始于2016年,今年大部分增资的保险公司两年前就开始计划并积极部署,以防止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增资扩股模式相比,近年来保险公司依靠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补充资本的频率有所加快。今年以来,已有五家保险公司获准发行535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仅中国人寿一家保险公司就获准发行不超过35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数额巨大。据中国人寿披露,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提高公司偿付能力。
根据第二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五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过210%。中国人寿此举无疑为未来业务发展铺平了道路,以满足长期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需要,持续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
面对近年来通过增资债券进行增资的情况,有业内人士分析,发行增资债券的门槛相对较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保险公司不需要承担流动性溢价风险,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流动性相对较大,交易灵活,投资者认购更加积极。未来,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可能成为保险公司补充资本的捷径。
今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从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可以看出,保险业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和控制。多家公司表示,在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将保持适度的资产配置流动性,做好现金流匹配工作。这也反映出随着保险业的转型和进步,大多数保险公司对未来的市场变化都有所防范,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这也将为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抵御市场风险奠定良好基础。(张乐制图)
标题:险企偿付能力继续保持稳定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