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6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张木东李国辉
“稳定大局、协调合作、分类实施、准确拆弹”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基本方针。
随着金融供给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稳定,风险总体可控。然而,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参差不齐,今年金融风险也暴露无遗。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对不同风险和威胁金融稳定的行为进行分类政策。关键区域的风险,及时“精确炸弹处置”;对于可能持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化解,实现“缓泄软着陆”;对于制度机制的缺失,我们将继续推进监管改革,弥补监管的不足;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加强日常风险监控和评估,制定各类风险处置计划。同时,在风险化解和处置过程中,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及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防范“风险处置风险”,有效保障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平稳运行。
11月2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平衡稳定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加大反周期调整力度,在改革发展中注重风险缓释,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资本实力,完善风险防范、缓释和处置的长效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维护经济社会整体稳定。
精细排雷填补短板
“中国的金融风险已逐渐从前些年的快速积累转向高水平的缓慢释放。”报告称,自2018年以来,金融系统按照中央政府确定的思路和措施实施了各项任务和措施,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监管部门积极推动企业降低杠杆率,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积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宏观杠杆率快速增长得到初步遏制。
前不久,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目前,现有金融风险已得到有效释放。自2017年以来,金融业已将高风险资产减少约16万亿元,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总体而言,金融领域的“野蛮增长”现象得到抑制,金融风险从分化走向趋同。
资本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显著增强,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9月,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项重点任务中,中国证监会提出要有效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并有序推进。
同时,一些子行业的风险也有所缓解。近年来,由于金融技术的发展,金融业的效率大大提高,但一些新的风险形式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苏宁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薛洪言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2019年,金融技术领域的风险防范从底层做起。例如,大数据行业以强监管为切入点净化数据土壤,强调行业层面的整体引领作用,不断巩固信用信息基础设施,推动金融机构设立金融技术子公司等。以攻为守,支持优势,限制劣势,不断推动科技向产业层面发展,帮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经过近期集中清理整顿,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已基本结束。”他谈到了。
此外,在监管方面,不断探索有新的工具,提高了对新金融的容忍度。近日,央行宣布支持在北京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标题: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