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2字,读完约5分钟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和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国内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价格稳定有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5%,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5.2%,服务价格上涨1.4%。从1月到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平均上涨2.6%。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和农产品(000061)市场的开放,国内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持续改善的趋势不会改变,价格稳定有了坚实的基础。
猪肉价格开始涨跌
11月16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生猪生产调度会议,分析生猪生产现状,研究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养殖、流通、屠宰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市场监管,统筹安排家禽、牛羊肉等替代产品的生产,确保元旦和春节期间群众“菜篮子”的供应。这是政府在促进生猪供应和缓解物价上涨压力方面的最新进展。
解决“不敢养”、“无地可养”、“无钱可养”等问题,完善强制扑杀非洲猪瘟补贴的分配办法;明确取消生猪养殖附属设施用地15亩的上限,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将一般耕地用于生猪养殖;加强政策性农业信用担保服务,给予生猪养殖企业贷款贴息支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猪肉、牛羊肉等替代品的进口,确保肉类蛋白的整体市场供应基本充足...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聚焦猪肉价格,各地各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猪肉价格上涨,确保市民“菜篮子”。
事实上,在扩大猪肉进口和促进生猪生产等政策的共同推动下,猪肉价格已开始停止涨跌。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的监测数据,中国16个省市的猪肉价格总指数连续两周环比下降。11月8日至14日,猪肉批发价为每斤24.92元,每周下降4.4%。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猪肉价格首次连续五天下跌。其中,北京、大连、南宁、广州等地猪肉批发零售价格大幅下降。
支持价格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粮食生产总体气候条件良好,夏粮和早稻总产量增加12亿斤,秋粮生产形势良好。预计全年还会有一次大丰收,有望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结构改革,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产经济作物。全国粮食、经济和饲养结构明显调整,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专家指出,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农业生产的进展情况无疑将为确保供应和稳定价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李炳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生猪供应减少是禽类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然而,生猪供应减少不仅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还与一些地方环保政策执行缺乏灵活性有关。
「生猪供应减少会直接推高猪肉价格,同时亦会导致额外需求跟进,加剧供求矛盾。稳定物价需要综合措施。”李炳龙说,一方面,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稳定供应和价格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有着坚实的农业基础,农业生产保持了高质量和高数量,这也有利于未来肉蛋白农产品供应的恢复。
有足够的工具来稳定价格
专家指出,在价格控制过程中,中国也有足够的政策工具。
在回应猪肉价格问题时,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伟表示,近期猪肉价格上涨是影响cpi扩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下一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增加中央预算的投资支持,支持大型养猪场和养殖场的建设,扩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实施范围,支持动植物保护能力提高项目的建设,通过这些支持促进猪的稳定生产和供应。同时,增加牛肉、羊肉、禽肉和鸡蛋的生产和供应,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猪肉、牛肉、羊肉等替代品的进口,确保肉类蛋白的整体市场供应基本充足。
除猪肉外,其他领域的保供稳价工作将继续发挥作用。“在供暖季节,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将国内天然气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居民用气实行“量价保证”,即在保证总供应量的基础上,国家制定的各省基准关口站价格不上涨;对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民生用气实行“保质保价”,即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根据供求关系适度调整价格,但浮动幅度不超过基准关口站价格的20%;其他以市场为导向的天然气价格将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为了确保民生价格的稳定,在供暖季节,地方政府将不再调整住宅燃气终端的销售价格。”孟伟说道。
在宏观层面,货币政策也将为稳定价格提供支持。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第三季度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报告》中提出了下一阶段的若干政策要点,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不搞洪水灌溉”、“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等,无疑进一步为物价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物价保持稳定有坚实基础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