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7字,读完约3分钟
11月16日,央行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关于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专栏报道。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8月17日发布公告,改革和完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报告》指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做好贷款利率的报价和应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突破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明确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抓紧研究和推出现有贷款利率的基准转换方案。同时,保持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保持银行负债成本基本稳定。
事实上,今年8月26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主持24家主要金融机构的lpr工作会议时,也强调“要坚决打破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进一步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所谓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主要是指一些银行同意将基准贷款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作为隐性下限。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设定导致了货币政策从银行向信贷市场传导机制的失效,使得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难以降低。目前,银行贷款利率由以前的基准利率改为低利率,低利率由mlf利率决定,这可能会增加利率从银行间市场向信贷市场传导的有效性。此外,央行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设定隐性下限,这有利于完全打破隐性下限。
“目前,lpr的报价主要是基于银行的独立报价,报价本身将参考基本利率;此外,银行之间的合作行为,如同时将报价限制在基本利率的几倍,也会产生一个隐含的利率下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主任潘和林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虽然lpr报价采用市场化标准,但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是并存而不是融合的,因此即使市场利率下调,也可能与实体经济对利率变化的感受不同。要想真正疏通货币传导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就必须加快贷款利率的“双轨”。
《报告》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出台现有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王新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如何进行转换是值得关注的。他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如果股票贷款利率低于lpr,企业不会接受;如果它高于lpr,银行将不会愿意。
潘和林认为,为了避免混乱,合并的过程最好分类。如果在改革前形成合同,固定利率仍应按照合同执行。央行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公布基准贷款利率作为缓冲,浮动利率可以重新谈判。
“实际上,在市场力量的趋势下,这个问题不必过分担心。”潘和林认为,如果降息幅度较大,定价基准可以在协商后转换为lpr,然后银行将酌情达成协议,不再以央行基准为基础。利率是定价基础;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就意味着存在利差,借款人可以以较低的市场利率筹集还款资金,利率最终会稳定下来。
此外,央行还建议“保持银行负债成本基本稳定”。至于如何维持,李湛认为,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推动了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暂时保持存款基准利率不变有利于维持银行负债成本的稳定。短期内,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会推进。
潘和林认为,第一步是增强存款客户的粘性,降低客户流失和吸引新客户的成本;其次,我们可以发展中间业务,扩大价值链;最后,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我们应该降低资质,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准确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
标题:央行表态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专家认为重点是加快贷款利率“两轨合一”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