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1字,读完约4分钟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收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的合作,提高区域产业人才的整体竞争力?近日,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支持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指导下,“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以“人才成就产业未来”为主题的“长三角产业”?人才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提出了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以人才交流合作促产业集群发展 长三角筑牢人才"蓄水池"

与会代表就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产业人才发展的需求、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区域产业人才资源流动和共享机制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经济(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了《长三角地区工业人才协调发展建议》,并签署了三省一市工业人才合作培养协议。

以人才交流合作促产业集群发展 长三角筑牢人才"蓄水池"

与会者提出建立长三角地区产业人才工作联动合作机制,加强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协调和信息交流,促进产业人才发展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服务兼容性和产业人才评价标准,畅通区域产业人才流动渠道,通过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统筹利用区域内工业人才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加强区域工业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为工业人才发展提供支持。

以人才交流合作促产业集群发展 长三角筑牢人才"蓄水池"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李学林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实际进展和下一步部署。他指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不仅要依靠高层次人才的集聚,还要依靠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形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构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迫切需要构建新型产业人才生态系统,形成产业人才集群。

以人才交流合作促产业集群发展 长三角筑牢人才"蓄水池"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中伟指出,长三角地区要肩负起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国家队”的重任,更高层次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必须增强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充分发挥全球优秀人才的“蓄水池”功能,为优秀人才展示才华和雄心搭建广阔舞台。

以人才交流合作促产业集群发展 长三角筑牢人才"蓄水池"

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副主任阮力指出,长三角各地应共同拓展工业经济和工业人才领域的广泛合作,加快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人才协调优质发展示范区。一是为高端产业提供高端人才,优化协调发展机制。着力打造汽车、民航空、物联网、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创新经济、湖区经济和总部经济,打造长三角“未来产业心脏”。第二,建立梯度产业人才队伍,形成“金字塔”模式。我们不仅需要高层次和稀缺的创新人才,还需要加强“蓝领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以提高工业人才的素质。第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创建“一湖活水,一湖好水”。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高校和人才的聚集地,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以人才交流合作促产业集群发展 长三角筑牢人才"蓄水池"

长三角城市群被国际公认为世界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在全球竞争和中国现代化大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三省一市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7%,人口的14%,创造了全国23.5%的经济总量,15.1%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38.8%的外贸出口。

以人才交流合作促产业集群发展 长三角筑牢人才"蓄水池"

未来,长三角仍有很大潜力成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源头,成为国民经济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稳定增长的垫脚石。建设世界级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国家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中之重。人才是创新和发展的第一资源。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人才的竞争。长三角产业?研讨会立足国家战略,面向全球竞争,立足长三角地区产业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产业人才支撑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旨在加快打造长三角地区更加活跃、开放、高效的产业人才发展环境,提升长三角地区产业人才发展的全球竞争力,为长三角更好地参与全球产业竞争提供强有力的产业人才支撑和保障。这也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用产业人才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新阶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沈泽珍)

标题:以人才交流合作促产业集群发展 长三角筑牢人才"蓄水池"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