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5字,读完约5分钟
□任军
甘肃是中国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医学的鼻祖”齐伯和黄帝轩辕坐在一起,《黄帝内经》进入了世界。它也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正宗的药材如名归在全国闻名。然而,这个中药资源大的省份一直是一个工业小省,医药企业不强,药农长期贫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甘肃以建设全国唯一的中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逐步形成了中药高质量、高价格的新动向,“龙药”品牌更加鲜明,“南药北藏”的突出格局。
从“贡品珍宝”到“扶贫法宝”
初秋,位于定西市陇西县寿阳镇的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盛产芳香的药材。当归、党参、黄芪和色彩鲜艳的中药材排成一排。操着当地口音的商人来回穿梭,忙着和毒品种植者讨价还价。
李继元住在寿阳镇乔家河村,靠种植药材每年挣5万元。"党参按质量分为6个等级,平均每斤30元."李继元说,合作社提供树苗和无污染的杀虫剂和肥料,并派人到田里进行培训。生产的药材在市场上卖得很好,村里许多人通过种植正宗药材摆脱了贫困。
中医总是注重起源。岷县出产的当归早在古代就是贡品。如今,正宗的药材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过去,毒品种植者和毒品贩子做生意。现在,企业从药农那里购买订单,把他们变成企业生产链中的工人,这不仅避免了药农的盲目种植,而且保证了收入。”兰州焦点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宇说。
这一变化是由于甘肃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2018年,甘肃省政府出台了支持甘肃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倡导建立企业与药农的合作对接机制,允许中药材生产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从农民或市场购买房地产品种。兰州病灶制药有限公司在全省建立了30多个自己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把贫困村的许多农民培养成了种植道地药材的“老派”。
据甘肃省卫生保健委员会统计,在中药材产业覆盖的508个贫困城镇中,中药材种植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占全省贫困人口的54.6%。
从开发“小而弱”到培育“大品种”
有多少中草药转化为中药成品是衡量中药产业实力的直接依据。2019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60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但甘肃省的中草药转换率低于10%。大部分药材都是经过粗加工或收割后直接销往外地,很难创造大的利润。”甘肃龙药业协会会长夏香说。
为了促进整个中药产业链的升级,改变“小而弱”的局面,甘肃省于2018年将中药产业纳入全省十大绿色产业之一,并发布了《甘肃省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甘肃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中医药基金;同时,出台政策支持甘肃医药大品种大品牌发展,围绕“大品种”建立培育机制,扩大应用范围,推进R&D创新,加大激励力度,重点发展甘肃医药大品种大品牌。
在政策的推动下,“老字号”兰州焦点药业有限公司不再专注于中成药生产,而是从种苗培育、田间管理、饮片加工、制药、科研等整个产业链实现质量控制。无论是物流终端的建设、生产流程的改进还是销售体系的建设,企业都在着力培育大品种,力争成长为全国医药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
“甘肃中药企业正在加紧推广特色品种企业,同时加快并购步伐。焦点、沈雨育发、和圣堂、郑起等一批知名企业脱颖而出,培育大品种成为甘肃中药产业的新动向。”夏香说。
从“天然药物仓库”到“天下药物仓库”
南方湿热的气候不利于中药材的贮藏,贮藏成本高。然而,甘肃干燥但不干燥,凉爽但不多云,储存的药材没有昆虫,霉菌和变质。仓储和区位的独特优势催生了仓储、物流和配送交易的快速发展,“南药北储”格局在甘肃悄然形成。
陇西县吸引了云南白药、前进药业、丽珠集团、广州药业集团、国药集团、神威药业、葵花药业、中国中药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仓储中转基地。仓库里堆满了当归、黄芪等地方药材,还存放了大量南方药材,如川芎、浙北、黄连等。
一方面,甘肃支持现有仓储企业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干燥、低温充氮等先进仓储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改造和扩建传统仓库;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扩大存储规模,增强静态存储容量。仅陇西县就有35家仓储物流企业,静态仓储能力达100万吨,仓储品种达320多个。
记者走进甘肃中药交易中心的“智能云仓库”,看到分布式中药在物联网技术下实现了智能存储。仓库内恒温恒湿,顾客和商家在电脑上下达指令,一箱箱包装好的中草药在传送带上有序进出仓库。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毒贩现在实现了网上交易。毒贩茹武文表示,过去中药材的交易方式是传统的,成本高、价格不透明、质量无保证,收入无法提高。如今,通过电脑或手机与全国2000多名毒贩进行交易是可能的,而且好处已经增加了几倍。
标题:甘肃:岐黄肇始地振兴开新方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