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77字,读完约8分钟

金融技术在国库数据治理中的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树立“以数据说话、以数据管理、以数据决策、以数据创新”的意识和文化,树立主动、包容、功能、协同的新管理理念,以适应新技术。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目前,各种数据呈爆炸式增长,海量聚集,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成为国家的基本战略资源。如何运用数据治理方法,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和集成应用,重塑国库服务供给模式,对促进国库的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国库数据综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国库数据具有来源广、规模大、类型多样、差异大的特点,为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但在数据的综合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a)数据封锁普遍存在。内部数据分布分散,查询功能弱,处理深度不够;财务系统与货物信息、统计等系统缺乏横向协调和统一规划,各种数据只能在部门内部闭环流通;基层国库的数据边界仅限于管辖范围,全国总量和区域结构数据只能从通用数据库中获取。从外部来看,财政部被动地接受与财政部有关的部门的数据,如财政、税务、海关和银行等。,这导致数据的低开放性共享和较差的协调性。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二)数据广度和深度不够。从内容上看,国库数据仍然主要满足资本会计的要求,并不涵盖所有的数据信息。从范围上看,与土地、房管和社会(医疗)保险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形成;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国债投资者信息样本有限;财务账户信息很难获得。从细化的角度来看,各种指标的数据一般粒度较粗,统计汇总指标居多;当务之急是要理清个人账户的资金,比如经常账户。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3)数据一致性有待提高。部门间处理技术、应用平台和接口规范匹配度差,制约了数据信息共享;对同一业务的不同理解导致会计处理和账户使用的不同;税务机关提供的不同行业的税收收入不能脱离中央和地方的数据。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对经理库效率的影响

国库数据综合利用质量差导致经理国库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资本风险识别和趋势判断缓慢不利于提高国库服务管理和政策协调的质量和效率。

(一)直接影响统计分析质量。例如,由于缺乏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单纯依靠国库数据不可能按行业进行税收分析;营改增、减税减费、融资难等问题难以通过处理现有国库数据反映出来,对财税政策改革的跟踪反馈效果不佳;缺乏预警指标,揭示低库存等风险的能力弱,预警效果差。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二)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专用账户作为财政资金的另一个核算渠道,与单一国库账户相分离,数额巨大,客观上难以准确核算财政收支,无法满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全面准确的预算平衡数据的要求。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3)挑战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仍存在过渡账户过多、处理流程复杂、以财政专户为载体的资金支付与分配与单一国库账户“先支付后清算”的资金支付与支付并存等问题。这也是部门间互联尚未完全实现,国库信息系统无法承载巨大数据流的解决方案。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4)影响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受债务收支、分配收支和与金融账户大额交易的影响,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误差较大;无法量化国库现金管理业务对地方信贷的影响,这与国库部门未能掌握地方债务偿还计划和财政账户收支有关,也是缺乏科学方法评估现金管理与信贷供给相互影响的结果。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e)不利于改善国债的还本付息。目前,投资者的基本信息和风险偏好仍然依赖于问卷等有限的样本数据收集方法,无法为引入改进措施提供数据支持;购买渠道仍依赖承销团银行,缺乏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承销和销售渠道;无法充分获取银行大额存单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信息,国债既定利率没有优势,影响国债销售。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金融技术授权有所作为

(一)改变当前国库服务模式,助推服务。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端到端的连接,以分散、强连接、自组织和协议的方式激活各个节点,形成非线性、可演化、高弹性的云背景聚合网络。它的应用集成性、易用性、普及性和低成本提供了更多的场景选择和更广的覆盖面,突破了传统固定终端纳税时间地点、网络环境和应用操作的限制。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进一步便利偏远地区的人们投资和购买政府债券,增强金融包容性。另一个例子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点对点分布式数据系统,可以实现相关信息系统的分布式互联互通,进一步简化网上签署三方协议的流程,为国库集中支付向国库直接支付转变奠定基础。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二)弥补现有监管的不足,保证监管的有效性。现有的国库监管还存在着手段缺乏、时间滞后、注重表面合规、提高效率等不足。凭借区块链的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和开放性等技术优势,国库非现场监控可以直接穿透原始明细数据,清晰识别每笔交易的触发点和交易对手信息,并持续跟踪监控,实现资金来源和最终去向的实时全链监控;国库还可以实行实时和逐案监管,及时发现资金被截留、压缓和挪用等问题;实现管理规则的数字化和系统化,有利于统一各部门的管理规则和实施标准,降低事后检查等合规管理的成本。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3)提高数据收集和计算能力,促进强有力的支持。利用分布式、大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等技术,对国库数据、经济数据和政务数据进行有效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准确监测地方金融结构的变化和潜在风险,减税和减费的中长期效果,以及社保征管改革的综合影响,最终有助于加强央行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借助智能传感技术,收集国债购买者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识别投资需求、偏好和规律,合理确定发行节奏,科学设计发行品种和方法,实现国债销售和服务的精准化。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供应量、市场流动性、操作规模和节奏的影响将更多地通过更符合当地实际、更准确的机器共识算法来给出。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相关建议

(1)用金融技术新概念引领国库数据治理。目前,金融技术在公共服务和政府中的实践相对缺乏,相关政府部门对“小数据”下的传统治理模式仍有很强的路径依赖。金融技术在国库数据治理中的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树立“以数据说话、以数据管理、以数据决策、以数据创新”的意识和文化,树立主动、包容、功能、协同的新管理理念,以适应新技术。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二)营造良好的国库数据治理环境。首先是标准化数据标准。以全面推进金融统计为契机,制定统一的分类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定义、口径和计算规则。各图书馆相关部门主要业务系统的基本业务参数和业务控制参数应统一设置、管理和维护。二是改善收集渠道。从来源渠道、采集接口、采集频率、采集粒度、采集范围等方面规划和预设规则。全面、有序地收集国库数据管理所需的各种金融、经济和政府数据,实现多方同时收集和共享数据。第三是建立数据仓库。通过数据挖掘的全过程,扩展统计报表、自助查询、专题分析、预警监控、趋势预测、自动监管等工具的功能。例如,建立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平台,并为非现场监管和风险监控提供新的操作/房间;利用统计学、精算和大数据分析建模技术,我们可以实时发现新的风险线索和规则。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共识算法、可视化技术,建立动态、智能的风险预测模型,及时掌握国债资金的风险相关性和集中度变化。四是形成协同治理。合理界定各部门的权责和利益,坚持“实体分离、逻辑集中、资源共享、政务互联”的思路,平衡跨层次、跨系统、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的责任和利益保障机制,推进扁平化、一体化的跨部门协同治理。

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3)为金融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在立法层面,为进一步理顺金融技术与现行法律规范的关系,有必要根据金融技术的技术特点和现行法律规范,基于公共利益和立法要求,定期审查和修订不适合金融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在管理系统层面,系统规划了财务技术在国库数据治理中的应用前景,补充和完善了现有的国库管理系统。这些系统被转换成资金业务规则,然后转换成系统交互的标准接口,这些接口嵌入到每个核心业务系统中。在会计流程层面,针对国库资金会计模式的变化,重构会计流程,重新设置业务点,重新设置监管规则,重新构建内部控制机制,促进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的实现。

标题:金融科技赋能国库数据治理的构想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