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2字,读完约4分钟
小心翼翼地贴上信封的封条,贴上邮票,然后把它塞进邮箱……这一幕可能会让许多年轻人感到陌生。信件曾经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街道和小巷过去都有收集外寄信件的邮箱。"太原街头的邮筒还在使用吗?"昨天,读者张叔叔打电话给我们报社,提出了他自己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该市的邮政部门,了解到虽然写信的人少了,但作为邮政基础设施的信箱不会消失,柳城区现有的60多个信箱也没有被废弃,每天都有专门的人从信箱里一个接一个地拿走信件,让市民和朋友可以继续使用。
文学的时代正在消逝
过马路,给亲戚朋友寄信,诉说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已经成为人们记忆的一部分,现在绿色的邮箱离我们越来越远。
“2004年我上大学时,我写信联系了一些在其他地方上学的学生。那时,学生们根本没有手机,所以他们不得不写信联系。写完信并寄出后,我等待对方的回复。现在时代变了,很少有人写信联系同学和朋友。”张先生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市民,其中只有两人说他们偶尔写信,其余市民说他们已经停止写信。“我通常会打电话或在网上聊天,当我有重要文件时会发电子邮件,那我为什么要写信呢?写信和寄信既费时又费力,太不方便了。”谈到写信,刘先生说。
60多个邮箱“坚持住”
杨从事邮政行业20年,她的工作始终与绿色邮筒有关。
“在过去,有许多家信,那些在其他地方工作的士兵都是通过普通邮件发送的;在节假日,邮箱里会有很多家信和贺卡。”她告诉记者,在20世纪80年代的“黄金时代”,那时手机还不流行,街道和小巷里有很多邮箱,几乎每隔300米就有一个。那时,一个邮箱每天可以收到300多封信,大部分是手写的。尤其是临近新年的时候,邮筒里甚至会塞满信件,邮递员不得不用一个大的邮袋来装信。当时是一个“全民寄信的时代”。
渐渐地,随着电脑和电话的普及,写信不再是主要的交流方式。经过几次修改,我们城市的六个区仍然有60多个邮箱,包括壁挂式和立式的。其中,25个设置在路边,38个设置在邮政网点入口处。
如今,人们习惯于用新的方式交流,比如邮件,私人信件也越来越少了。每天打开邮箱时,将近一半是空的,其余的邮箱只有两三封信。这样,每月在60多个邮箱里的信件不到400封,每天只有十几封,其中大部分是商业信件,如广告收据和账单。街道邮箱变得越来越“闲置”。
每天开两次桶去取信
字母更少了。这些剩余的邮箱还在使用吗?李宝虹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太原市邮政局的业务经理。他说,虽然信很少,但快递员仍然需要每天开两次地铁。其中,上午8点至迟10: 30,所有信件应在11点前送到分拣机构;最早15: 00,最晚下午16: 30,应在17: 00前领取。具体到从某个邮箱里收到信的时间,邮箱外面都有标记。
他说,由于现时邮筒的数目非常少,除了各邮政局门口的邮筒外,其余沿道路设置的邮筒,每天只需两名速递员便可完成收件任务。每次收到信后,都是“售完”,装袋,然后送到邮政分拣中心。根据目的地分类后,装在一个袋子里,用邮政车送到目的地。
当然,邮箱的维护还在继续。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个邮箱维护人员来维护它们:当油漆脱落时,会及时补充;邮箱上有“牛皮癣”,要及时清理;还要注意道路建设的信息。如果有道路施工,暂时移动邮箱。
不仅如此,这些邮筒还必须定期接受“信件测试”的测试,例如将信件塞入邮筒的指定位置,以检查信件获取、分拣和投递等各个环节的及时性。
邮箱不会消失的
邮箱会完全消失吗?李宝虹说:“当然不会。”
“虽然私人信件在逐渐减少,但是邮筒属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它们的服务效益高于经济效益,所以它们不会消失。近年来,人们用来表达感情的私人信件确实有所减少,但各种商业信件,如电话账单、信用证、消费账单等。,年复一年地上升,邮箱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说,更重要的是,一些老年人仍然写信,因为他们逐字逐句地表达他们对亲友的思念。因此,作为一个方便的设施,邮箱将仍然保持,即使它经常是“空箱”。
目前,我市的邮筒主要分布在迎泽街、后家巷、青年路、五一路、西葫芦营、南内环街、福东街、汉西关街和解放路。其中,省博物馆和市图书馆附近的两个邮箱最“满”,最多的一天还有100多个。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并发送一些明信片和其他信件。
本报记者李/照片
编者:于涛
标题:太原街头的邮筒还能使用吗?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