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5字,读完约6分钟
刘洪生萨鲁拉
农民融资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融资约束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在描述农民融资约束现状的基础上,从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农民融资约束的因素,并提出了缓解农民融资约束的相关建议。
限制
(a)农村地区信贷环境差。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受到数据更新困难、评价标准不一致、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的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如收集农民信用信息、支持农民信用等。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网络金融,不完善的信用环境代表了金融信用风险评估基础的不足,影响了金融信用资源的顺利传递。
(二)农村贷款抵押物难以实现。农民贷款通常得不到全额担保,农民现有的抵押品大多是房地产、车辆等。然而,由于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机制的不完善,当贷款存在风险时,实施成本高且难以实现,这使得农村地区贷款担保更加困难。
(三)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和贷款成本“双高”。与城市地区的贷款利率相比,农村地区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第一,活期存款比重小、劳动力成本高、同业竞争地位弱,推高了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高融资成本。其次,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面向农民和中小企业。农民贷款额度小,贷款数量大,管理成本高。农村银行金融机构需要保持较高的贷款利率才能实现盈利。调查显示,2016年以来,地方法人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于全国平均贷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对地方法人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导向作用较弱。
(4)涉农金融机构信用创新不够。由于农业的低效率、高风险和逐利性,农村地区不受资本的青睐,大量社会资本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金融信贷资源的供需缺口较大。具体表现为农业金融信贷模式单一,金融信贷产品缺乏创新,缺乏专属信贷产品和服务,使得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实体难以获得金融信贷支持。首先,贷款期限错配制约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信贷需求。现代农业生产周期较长,相应的资本需求周期也延长。然而,当农村银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贷款期限相对较短。二是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额度控制普遍较低,部分是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的大额信贷,限制较多,借款人难以满足条件,金融信贷资源供给不偏向农村。第三,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的“非农化”现象更加严重。邮政储蓄银行经历了“只存不贷”的过程,新增贷款由总局主导,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其资金并非全部用于支持农村,农民存款用于同业存款、投资房地产业、购买理财产品和债券也很常见。近十年来,为增加利润、控制风险而设立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银行出现了定位不清、农业信贷供给有限的现象。
政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提高金融效益覆盖率。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旨在为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缓解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排斥。因此,了解目标客户的金融需求,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填补金融空空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总体目标,但农业的固有弱点、农村工业的资本积累低以及农村经济的高风险和低回报都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设置了障碍。因此,有必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增加金融机构的农村服务网点,促进普惠金融,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引入评级机构和审计机构,减少逆向选择,建立担保机制,创新信用担保服务,完善保险和再保险机制,降低道德风险,从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为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二)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业信用环境。农村信用体系是农村普惠金融的基础和核心。加快农民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重视和积极配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确保采集的农民信用信息质量。及时跟踪监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村镇建设、农民备案和信用机制建设,推进信息共享。推进县(市)区政府和农业金融机构应用农民信用信息数据库网络平台,积极开展信用用户和信用乡镇评估。
(3)创新抵押贷款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两权”抵押贷款工作机制,加快“两权”登记,搭建资产处置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适当降低财产抵押贷款的审批和贷款标准,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建立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解决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处置问题,探索以大额订单、温室设施和应收账款为主体的抵押业务,建立风险补偿或担保机制。通过贷款技术再造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扩大贷款覆盖面,使农村地区的大农户和专业农户不仅可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贫困农户也可以获得相应的金融支持,从而有效缓解农户的融资约束。在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通过普及农民金融知识和贷款知识,加强信贷产品宣传,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以提高农民贷款满意度为目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4)加强涉农信贷服务,激发农村金融活力。农业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高信贷营销意识。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拓展和探索了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增加了网点和产品种类,探索了以开设果蔬大棚和种养围栏作为质押贷款的经营权和收益权,适当扩大了农民联合保险贷款和小额信贷,加强了网点信息化建设,使农民在信贷品种、利率政策、结算工具、融资方式等新业务上,充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存、取等新业务
(5)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加保险服务,增加农民政策性保险金额,构建银行与保险机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一是政府协调金融机构、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对接,通过实施农村金融机构农业贷款补贴政策和各项惠农政策,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第二,逐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和发挥保险机制覆盖农业、分散风险的作用。第三,非银行金融中介充当资本中转站和风险载体,商业银行通过与金融中介合作,帮助农村经济实体获得贷款,降低自身风险。
标题:农户融资约束的 缓解路径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