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6字,读完约5分钟
“下沉”业务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不仅小银行会这样做,大中型银行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搞垮”自己的企业,这当然是件好事。银行正争先恐后地“搞垮”它们的业务,进行竞争,降低价格,发展普惠金融,这无疑对小微企业最为有利。
然而,硬币总是有两面的。
当大、中、小银行的业务陷入低谷时,同业之间的竞争使得小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数据显示,在大型银行业务“沉没”的过程中,浙江省衢州市某村镇银行共有2000名客户,损失536户,损失率为26.8%;贷款总额6亿元,贷款损失2亿元,占三分之一。在浙江的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仅2019年上半年,担保小企业客户的贷款余额就损失了近20亿元,2018年损失了1.4万名客户,2019年上半年损失了1.7万名客户。因为大银行业务“下沉”的过程就是替换小银行已经稳定服务的客户的过程,特别是高质量的客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掐顶”。也就是说,当大银行“搞垮”它们的业务时,它们能以比小银行低得多的价格获得客户。对于这些客户,小银行一直在稳步提供金融服务。然而,由于大银行提供的资金价格诱人,他们离开了小银行。每次大银行增加一个底层客户,小银行就可能失去一个高质量的客户,这可能只是股票置换。这种情况显然背离了鼓励大银行“下沉”业务和扩大底层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初衷。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是分等级的,通常分为两类:大中型经济和小微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应分层,与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大、中型金融机构和小、微型金融机构相对应。大中型经济体由于规模大、数量少,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照顾,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目前,对于这一层次的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要改进和完善,主要集中在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提供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
与大中型经济体不同,小微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处于弱势地位,融资困难尤为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小微经济的融资问题,必须允许商业银行“下沉”其业务。
你怎么沉下去的?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说,业务的“下降”越低,越好,下几个层次就越好,这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商业银行之所以被划分为大、中、小三类,不仅是因为它们的规模,还因为它们的服务重点目标客户的不同。
对于大银行而言,无论是人员、资本、技术还是风险控制,这都决定了它们更舒适、更有能力为大中型经济体服务。即使其业务被要求“下沉”,它也应该适度“下沉”。大银行在服务小微客户时受到信息缺乏、网络基础、高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其提供的信贷业务不易盈利。然而,金融机构的损失是不可持续的。让大银行做最差的业务不利于大银行的稳定发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大银行不得不转让其村镇银行的所有股份。
真正能在解决小微经济融资困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是使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梯队适度下沉。也就是说,中间业务部分转移到小企业,而小企业部分转移到微型企业。例如,原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份制银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和大型非存款金融机构,可以继续通过20万元至100万元的贷款将其业务“汇”给微型企业;原本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和城市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将其业务“汇”给金融业务量在5万元至20万元之间的个体企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及其他客户群体;然而,原本为个体企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服务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可以继续将其业务“汇”给贷款规模不到5万元的低收入农民。
大、中、小商业银行可以按照这一步“下沉”一个层次,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可以通过“下沉”适度竞争深化下一个层次的金融服务,增加该层次客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如果商业银行的规模和专长不分开,“下沉”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各银行的优势,还会打乱原有的金融服务层次。在压榨小银行以在空生存的同时,大银行不仅会得到太多的好处。相反,挤掉小银行后,小微金融服务的原有生态将被破坏,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将恶化,融资需求将更大。
一般来说,大银行的“下沉”业务应该是适度的、有分寸的。跨层次过度负债可能导致更多的不良贷款,这可能引发新的风险,并带来不可持续的压力。当大银行“搞垮”他们的业务时,他们应该遵循不替换小银行已经稳定服务的客户的原则,特别是高质量的客户。大银行“偿债”业务的目的应该是面对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客户,增加首贷户数量,而不是主要争夺小银行现有的客户。为了促进大银行业务的“下沉”,我们需要依靠责任倡导、统计披露以及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的指导。
标题:商业银行“下沉”业务需各施所长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