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6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马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事件。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深入融入世界,金融技术引领金融创新浪潮,如何进一步构筑金融安全防线?在11月18日举行的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上,业内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前瞻性意见。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应以金融稳定为目标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应以实现金融稳定为目标,通过制定宏观审慎政策和实施宏观审慎工具来维护金融安全,降低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献在论坛上说。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然而,在王献看来,由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高度复杂性和艰巨性,构建完善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关于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王献表示,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与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矛盾。金融监管与各种金融监管主体的政策目标不可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部门可能有多个政策目标,金融监管工具的实施也可能对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的目标产生影响。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要确立宏观优先原则,在宏观优先原则指导下,优化宏观审慎决策实施和监督体系。”王献说,当各种政策目标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根据宏观优先的原则进行权衡。同时,要提高宏观审慎机构的科学性,优化其职能,协调其职责。建立和完善协调合作机制,防止多个政府部门和政策效应相互抵消。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在谈到金融开放可能给金融带来的风险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表示,金融是中国经济领域变化最快的领域之一,国际化拓展了中国的金融边界。随着中国金融的不断开放,中国的金融配置迅速扩大,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同时,中国金融分散风险的能力增强。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吴晓求表示,中国金融开放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不能因为开放后可能存在外部风险而关闭;加快建设全球金融中心。

“金融开放是增强中国金融竞争力、化解中国金融风险的举措,但前提是要搞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吴晓求说,如果我们搞好金融基础设施,就不会有危机感的货币贬值,不会有危机中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不会有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危机。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此外,吴晓求还强调,金融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分散风险,一旦风险分散,金融体系将是安全的。因此,要加快建设“弹性”金融体系,所谓“弹性”是指对风险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和分散能力。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关注金融业务应用技术带来的风险

“我们银行业都知道,在过去几十年里,金融风险一直是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现在,使用金融技术带来了一些风险。”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艳玲表示。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关注金融系统本身面临的安全问题,一般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的安全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杨涛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原有界限也变得模糊,这种模糊性很难与原有的监管规则和方法保持一致。例如,在金融领域,特许金融机构与大量的分流机构、技术机构、风险控制机构等合作。,而这种合作的边界导致了原有产品和服务的模糊性,这就值得重新探索安全边界在哪里。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北京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前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论坛上表示,金融技术可能引发一些新型金融风险,金融技术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变量是监管。因为技术是中性的,所以金融技术监管不应该关注技术本身的风险,而应该关注技术在金融业务中应用所带来的风险,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技术发展规划(2019-2021)》所坚持的。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谢平认为,近十年来中国金融技术监管最成功的案例是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尤其是网络连接出现后,支付机构的客户储备资金被全额支付。第三方支付监管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博弈、改进和技术进步,已经形成了一个成功的案例。谢平表示,金融技术监管的目标与金融机构监管的目标相同,即保护金融消费者。我们应该坚持竞争中立原则,即反垄断,包括技术垄断和数据垄断。这两个问题已经在金融科技中有所体现,现在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最近,监管当局一直密切关注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和金融技术平台之间的资本和技术合作。一方面,它思想开放,允许银行业务创新;另一方面,银监会也密切关注“贷款援助”业务的潜在风险,如技术安全风险和声誉风险。

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贷款援助业务已经存在了五年多。加强对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助贷”业务的监管。”谢平认为,对“贷款援助”业务的监管应坚持以下几点:主营业务不能外包,技术公司不能碰资金,客户数据产权属于银行,不属于技术公司,收费规则和市场准入规则。

标题:多举措筑牢开放与科技时代金融安全防线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