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10月30日电:一百年的灯笼照亮了振兴山区农村的梦想——河北省歙县农村的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范和

“大宫灯,红色;跑来跑去,转身;金鱼灯,摇着尾巴;孔雀灯,开放式彩色屏幕;金色的灯光,银色的灯光,五颜六色的灯光,一个个数不胜数。”正如童谣所说,位于太行山东麓革命老区的河北省歙县耿乐镇张家庄村,已经成为一个灯笼的世界。这个曾经偏远的小山村已经成为省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村里停车场的300个停车位经常“爆满”。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夜幕降临时,灯笼里的张家庄呈现出淡淡的青山、柔和的池塘和朦胧的身影。三五人一组的游客走上街头,品尝传统的灯笼文化,感受山村里浓浓的乡愁。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67岁的游客周玉婷来自石家庄。“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一晚。这个小山村太美了,我的小孙子一看到灯光就舍不得离开。”周玉婷告诉记者。

过去,张家庄以灯笼闻名,但现在灯笼已经成为农村振兴的新引擎。

“稻草是骨架,纸是扇子,是用浆糊粘合的。手工制作的纸马挂在下面,底部点着蜡烛,纸马被空的热气吹翻了……”张家庄第四代元宵艺术的传人杨安平,在做“走灯”的时候,很认真地教学生。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别看这些灯笼,但现在它是我们村通往繁荣之路的‘引路灯’。”杨安平看上去很自豪,又捡起了丢失的飞船。他的生活像灯笼一样繁荣。

张家庄位于太行山深处,沟壑纵横。根据村里的记录,这里的灯笼始于清朝晚期。每到春节和元宵节,张一家的家里都挂满了自制的灯笼,为春节祈祷。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我们世世代代都在黄土地上吃啊吃啊,灯笼充满了村民们对来年丰收和好天气的期待。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炬安说,20世纪80年代初,是村灯发展的鼎盛时期。南瓜灯笼,卷心菜灯笼,铁灯笼,歌剧灯笼...每年,各种各样的灯展吸引了来自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来自河南、山西、山东等邻近省市的人们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灯笼。20世纪90年代末,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为了谋生,许多村民放弃了自己的制灯技能,外出打工谋生。从那以后,张家庄的灯笼逐渐衰落了。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2017年,春风的国家农村振兴战略吹遍了整个山区。农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张家庄从哪里开始振兴?张炬安对村民们说:“让我们从传统的灯笼做起,把工作做好。这是我们的金饭碗。”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首先,张炬安“照顾小屋”,邀请杨安平等灯笼制作艺术家,并找到几十个年轻人重新组织灯笼与新老。

歙县振兴传统产业的计划让张家庄人放心了。2018年春节,歙县组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张家庄村制作灯笼,并举办了首届太行山民间灯展。有一段时间,山镇内外有10000人的空巷,游客人数达到数万人。杨安和他的学生玩得很开心。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旧工艺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后,如何弘扬百年灯文化?歙县在全县组织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岭上的灯笼》,在各大网站上放映,并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灯笼名声大噪后,杨安平经常被邀请到现场指导制作灯笼,年收入超过3万元。杨安平高兴地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把我的小灯笼变成了大产业。”歙县的灯笼会越来越漂亮!”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与此同时,歙县还引进了一家灯笼厂,注册了一个灯笼品牌,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发了新品种,扩大了灯笼市场。自2019年初以来,在张家庄村的带动下,耿乐镇的灯笼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我没想到过着有灯笼的好日子。”江,一个56岁的村民,过去靠种地为生,但现在他靠做灯笼每月赚2500元。

东乡村发展了一个乡村综合体,大洼村建了一个传统的古石寨旅游,何村和村建了一个美丽的乡村...灯笼的发展不仅点燃了张家庄,也启发了周围村庄的发展。

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歙县耿乐镇党委书记张志明表示,只要动动脑筋,传统产业就能结出“新果实”,百年花灯带动了歙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甚至照亮了振兴农村的梦想。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张伟

标题:百年花灯照亮山乡振兴梦——革命老区河北涉县山村的新变化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