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03字,读完约8分钟
十八大以来,中国努力构建有效市场机制、动态微观主体、适度宏观调控的经济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和竞争力。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形成新的政策体系模式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宏观调控不断创新和完善,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不断完善财政、货币、产业和区域政策。
“金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制度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述。
“这一定位是一个转折点和重要的里程碑。这表明财政和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密切相关。此外,作为国家治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一直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
财政宏观调控适应中国发展阶段和国家治理要求,全面创新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减税、减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供应方的结构改革,支持经济转型和升级;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释放机构红利;切实保护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作为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工具,货币政策基本形成了有效实施反周期调整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货币政策的总原则是“稳定”。同时,货币政策加强了适时适度的预调整和微调措施,不仅为实体经济创造了适度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也有效抵御了诸多外部冲击。2017年,“稳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018年以来,面对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周期性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不仅保持了战略优势,而且及时进行了预调整和微调,积极加大了对供应方结构改革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支持。金融监管作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金融监管的预期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并相继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措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了各方面重视和支持就业的导向,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就业优先政策的作用”。
正是通过坚持把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宏观调控的逻辑,不断调整思路、政策和方法,加强宏观政策的结合,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预期,使宏观调控更加科学有效,逐步形成新的政策体系。
护送经济平稳前行
“高质量的发展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确立了新的内涵和目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宏观调控站在新的高度,寻求新的定位,拓展新的内涵,坚持不搞“排灌”刺激,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区间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导向和相机控制,积极进行预调微调,有效助推中国经济巨轮平稳前进。
一方面,宏观调控创新侧重于工具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不断创新。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央行初步建立了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完善和优化了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融资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创新和建立了中期贷款、长期贷款等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宏观调控的创新在于强调监管改革。“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长刘坤说。比如,在实施减税、减费的同时,推进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环保费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
在货币政策方面,2015年,中国在降低标准、降息以引导融资成本下降趋势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同年10月,中国的存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今年8月,央行完善了贷款市场挂牌利率形成机制,推进贷款利率“双轨一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也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奠定了基础。
宏观经济政策应加强反周期调整,充分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应,提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将保护经济的稳定和进步."刘尚希说。
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总量上稳定了货币板块,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稳定增长,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基础上,财政宏观政策强化和提高效率,注重结构,确保重点领域和项目得到支持,努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实体经济“前进”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和货币政策大力支持就业优先政策。今年1月1日以来,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和新税法的实施,为进一步促进就业、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和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持;从4月1日起,降低增值税税率,帮助企业“轻装上阵”,稳定和扩大就业效果明显;自5月1日以来,社会保障率有所下降,企业负担有效减轻...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低于控制目标。稳定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发挥作用,对企业和稳定岗位的失业保险援助继续增加。
创新、完美和精确的政策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不断推进。
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原则,坚持以供给方结构改革为主线,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注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国内与国际的关系。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完善金融、货币、就业、产业和区域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最近,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作用。在执行已经出台的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对关键领域的关键问题制定了明确的政策:
出台了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改革的三大措施,大力支持实施减税和减费政策。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的需要,明年新的专项债务额度将按规定提前发放,以保证明年年初能够使用,并扩大使用范围;
在实施存款准备金率全面下调和定向下调相结合的政策的同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为银行发放新贷款提供定价参考,进一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支持企业稳定就业,落实降低社会保障率政策,促进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利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余额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效率。在稳定总需求的同时,要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支持力度,推动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服务于国内经济,以我为主,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进行预调和微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刚表示,目前,中国有足够的货币政策工具,适度的利率和大政策空.
在就业方面,要继续突出就业优先的政策取向,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强化各方面重视和支持就业的导向,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
当前,中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宏观调控要保持战略实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形势为导向,统筹兼顾,制定准确的政策,更好地将有效的市场和有希望的政府结合起来,增强应对挑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记者曾陈金华郭靖)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曹志斌
标题:宏观调控:持续创新完善 护航经济发展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