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36字,读完约9分钟
沈万秋,海蓝信董事长(300065,诊断部)
记者王子林编辑徐锐
2019年10月20日中午,舟山海域。这艘载有14名英国客人的船抵达了77年前沉没的“里斯本丸”号沉没海域。通过海兰新提供的侧扫声纳技术,“里斯本丸”号沉没遇难者的后代最终确定了他们父母沉没时的准确位置。
在这感人的一幕背后,是海兰新领导下的劳雷海洋科技团队的功劳。自2016年以来,老雷的海洋技术团队多次出海寻找并定位里斯本丸号沉船,并利用无人直升机航磁系统、3D多波束声纳和侧扫声纳系统确定沉船的准确位置,获得了水下沉船的3D外形和准确的船体细节数据及图像,为里斯本丸号沉船的勘探提供了一切技术支持。
与地面相比,更难理解的水下数字“分析”是人类深入了解地球的关键一步,而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和传感器探测海洋是了解海洋的前提。据报道,海兰新与其子公司老雷洋合作,在中国海洋调查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为客户提供了数千套海洋勘探仪器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帮助数千名用户完成了许多重大的国家科学和工程项目。
70后的海兰新董事长沈万秋,自2001年离开清华大学以来,已经经商19年。在他看来,要成为一个企业不一定要做大做强。他经常把海兰新比作海外海洋科技领域的“隐形冠军”。对他来说,他最享受的是通过技术研发后的产品优化过程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经营一家公司不容易,你必须有一个平和的态度。”沈万秋告诉记者。
痴迷于海中的“00后”公司
从a股来看,成立于2001年的海兰新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但正是这个“00后”企业,先后打破了国外的一些技术垄断,使中国的智能船舶技术领先世界。“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海上,从早期建立的船舶黑匣子开始,目前在国内海上立体监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沈万秋介绍说,海兰新的愿景是努力成为全球智能导航的领导者和中国智能海洋的建设者。
去年,海兰新刚刚完成了成立18年的“成人仪式”,公司也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了“131”战略规划,即一个国家政策主导、三大支柱业务和一个支撑平台。据报道,新战略的三大支柱业务是以智能船舶为核心的智能导航服务,包括相关智能产品、智能船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和智能大数据挖掘应用;以参与雷达网为切入点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络服务;以海底网络为代表的海洋仪器设备和重大项目,包括相关的海洋传感器和无人观测系统。
船舶智能化是公司长期坚持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沈万秋介绍说,多年的积累使公司能够开发包括雷达、电子海图、舵机和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在内的产品。船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根据海洋气象、船舶自身设计、动态特性和航行任务自动规划合理的航线和速度,实现在海洋中自动驾驶,甚至在开放水域自动避碰,可以大大减轻船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航行安全性,有效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必将成为未来智能船舶的标准配置。
智能导航服务是指海上综合导航、智能设备和系统。为客户提供基于组合导航系统(ins)的智能导航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其他导航相关设备和多向传感器,实现船舶导航设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通过智能导航和决策系统,可以提高导航安全性,进而实现智能化。
另一方面,海兰新依托股份公司三亚玉环,立足客户需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平台,为海洋渔业、海洋维权执法、海上搜救、港口航运、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防御等领域的涉海客户提供海洋信息服务,促进客户信息共享,为国家“海权”战略和推进海上“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海兰新将聚焦现有三大支柱业务,抓住国家智能船舶发展机遇,以海上雷达网为海洋立体监测领域的切入点,深入参与海域观测、海底观测等项目;另一方面,海兰新还将发挥公司多年积累的海洋军工优势,参与国家重大项目。
多点开花在中国近海编织了一张“网”
2018年10月31日晚,三亚蓝海玉环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亚玉环”)突然接到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的通知,要求该公司利用近岸雷达综合监控系统协助搜救随时有沉没危险、载有16人的渔船“民联余云60059”。
根据搜救中心提供的时间和经纬度线索,三亚玉环工作人员利用近岸雷达综合监控系统的主动发现和船舶航迹回放系统功能,克服了雷达回波不稳定、无ais信息、船舶失去联系时无法提供详细信息的困难,成功获取了“民联渔政60059”的船舶航迹。
“我们在这次搜救中使用的产品是海兰新基于‘甚小目标探测技术’开发的小目标系列雷达产品。”沈万秋告诉记者,自2015年小目标雷达系统开始推广以来,已经完成了中国重点区域的岸基布局,初步建立了覆盖中国近海主要区域的综合雷达监测网络。下一步,除了根据客户需求在岸基端建设盲补充外,公司和三亚玉环将逐步将小目标雷达扩展到船载端和油平台端。
据报道,海兰新的小目标雷达能够探测并发现海上最小的目标,其截面积小至0.1平方米,目标高度低至1米,这是传统雷达难以发现的。海兰新建立的近海海面安全监测系统可以24小时监测海面目标动态,并通过光电设备自动跟踪、检测和识别。该系统主要用于实时控制海面目标情况,及时发现和跟踪各种海面目标,检测和识别低空空飞行目标,指挥中心可以实时获取海面情报信息。
该系统的建设在推动海洋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作为一套专门的海洋感知和海洋信息网络,纳入国家、省市的“智能海洋”系统。沈万秋表示,海洋信息和数据将在未来取得巨大成就,公司的终端客户包括海洋渔业、海事、海警、海关、海军、救援、环境、边防、海洋水产养殖、海洋船舶等。
海兰新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推进软件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国产化进程,通过遥测、遥感等创新技术,包括无人机、无人艇、水下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rov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研发和推广,积极引领行业发展,努力打造“远程、无人、遥测、遥感”的海洋勘探新时代。下一步,三亚玉环将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在此基础上整合卫星导航空遥感、水文气象站、浮标、水下传感器等海洋数据,逐步建成覆盖全国的海洋立体监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确立中国海洋监测“一网合一”的领先地位。
“明远”启航,奠定智能导航的先发优势
1405年,郑和船队下西洋,开启了世界航海的新纪元。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的每艘船都装有罗盘,几十名官兵负责导航。当时,指南针有24个方向,相当准确。
2018年11月,世界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船“明远”(代号h1447)在上海正式命名并交付,该船配备了海兰新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几百年前的指南针已经被今天的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所取代。利用该系统,大型货船还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自动避碰,并根据气象和船舶特点选择最佳航线。在填补国内空空白的同时,明远确立了海兰新在全球智能导航领域的重要地位。
明远是国家智能船1.0 R&D项目的第一艘示范船。通过构建全船统一的网络平台和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智能导航、智能能效管理、智能机舱和智能货物等多种智能功能,降低船舶控制和管理难度,减少人为误操作,优化航线,控制油耗,从而提高船舶安全性和效率。海兰新软件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在整个船上提供现场支持,以确保首航。
2016年8月,国家部署了“智能船舶1.0 R&D专项”。作为民营企业,海兰新不仅在“船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这一核心课题上处于领先地位,还主要承担了整个船舶网络的设计,并参与了包括仿真验证和船岸综合通信系统在内的研究项目。在沈万秋看来,智能化不仅是智能船舶这一特殊核心技术的突破,也是全球造船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中国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船舶自动驾驶必将成为未来的标准."沈万秋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未来的远洋航行将朝着空航海业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只有起飞和着陆阶段需要人工控制,其他所有环节都由自动驾驶完成。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相当于船只的进出。”沈万秋表示,该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新建的智能船舶,还可以单独应用于传统船舶的改造,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市场。
配备海兰新船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船舶,可以根据海洋气象、船舶自身设计、动力特性和航行任务,自动规划合理的航线和航速,实现在海洋中自动驾驶,甚至在开放水域自动避碰,可以大大减轻船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航行安全性,有效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必将成为未来智能船舶的标准配置。
沈万秋告诉记者,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船舶智能领域将面临巨大机遇,世界上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已经开始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船舶。以罗尔斯·罗伊斯的无人驾驶船舶路线图为例,他说,罗尔斯·罗伊斯的无人驾驶船舶路线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遥控少量船员的船舶,第二阶段要求遥控无人驾驶近海船舶,第三阶段要求遥控无人驾驶远洋船舶,第四阶段要求无人驾驶远洋船舶自主导航。
目前,海兰新的智能船舶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将在后续的全球船舶改造和新型造船智能系统的推广应用中获得先发优势。
标题:海兰信申万秋: 起锚数字海洋 “火眼金睛”探水下世界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