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97字,读完约10分钟
近几年来,福建上市房地产企业以高周转率、高杠杆、高负债的模式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这些房地产企业开始显示出分化的迹象。
斑马消费对福建13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梳理,发现在新形势下,大多数企业都在积极降低杠杆率,保持安全发展的底线。
上述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增速明显放缓,部分房地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流动更加频繁。
一向被称为“激进”的福建房地产企业,在失去狼的本性后,如何在行业中站稳脚跟?
福建房企人事变动加快
近年来,在福建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中,一些房地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频繁流动。
根据斑马的消费情况,在福建13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中,高管频繁离职的主要是禹州地产、红阳地产、郑融地产、泰和集团(000732)和阳光城(000671)等房地产企业。
在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中,财务总监负责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更注重融资和保证企业的现金流。
随着福建房企由激进扩张到积极追求质量发展的趋势,各房企的核心地位&财务总监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
禹州房地产(01628.hk)的首席财务官在16个月内换了三次工作。禹州房地产最期待的是涨到1000亿元。
于2018年4月,本公司前财务总监徐金业辞任并加入华南城市(01668.hk)。他的继任者黄占宏干于2019年7月辞职,加入大发地产(06111.hk)担任副总裁。随后,邱玉光接任。邱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3月担任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公司秘书,这是他第二次返回公司。
2018年,进入1000亿元门槛的郑融房地产(06158.hk)也更换了首席财务官。同年11月12日,谭明恒辞去公司首席财务官兼联席秘书职务。
三天后,公司任命陈伟建为首席财务官,37岁的陈伟建担任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他于2018年8月加入郑融,曾任新城发展控股(01233.hk)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及时代中国(01233.hk)首席财务官。
在福建所有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中,泰和集团(000732.sz)的高管更换频率最高,只有首席财务官一年更换两次。2018年,该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罗俊辞职加入忠良控股(02772.hk),2019年1月,他的继任者李斌也辞职。
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泰和集团的高级管理层严重流失。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三名副总裁辞职。尤其是今年4月底副总统张锦源的辞职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张随后加入天润地产担任总裁。
与外部职业经理人相比,从内部提拔高级经理人更方便,荣信中国(03301.hk)的老板欧宗红对此很了解。今年3月,负责杭州市场开发和运营的老员工于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6月,她被任命为公司总裁,成为福建省唯一一位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女性总裁。
洪阳房地产(01996.hk)的老板曾焕沙,是建材市场急需财务背景的高管。今年7月5日,公司首席财务官兼秘书雷卫斌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副总裁兼提名委员会委员。45岁的雷伟斌曾担任时代中国和敏捷集团的首席财务官。
为下一代“接班人”铺平道路是很合乎逻辑的。2018年10月,涠洲地产委任林为执行董事,为林董事长林隆安之女;世茂房地产(00813.hk)许世坛在公司各部门工作了20年。2019年,他终于被父亲徐荣茂提拔为总裁。
有趣的是,朱荣斌和阳光城(000671.sz)的吴建斌,他们都在中国海外房地产工作多年。
早些时候,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加入了02007.hk碧桂园。2017年,应阳光城老板林腾娇的邀请,他们相继加入阳光城,分别担任主管金融和证券业务的执行董事和副总裁。他们“带来”了一个高周转率的模式,这帮助阳光城在2018年卖出了1000多亿元。
激进化之后,它通常是谨慎的
依靠高杠杆、高周转率、高负债,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规模增长,郑融地产、荣鑫中国等福建房地产企业的崛起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共性。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这些房地产企业几乎是带着“包袱”蜂拥而至,只是近年来才逐渐放缓。
泰和集团是福建房地产上市企业的激进代表。2016年,其净负债率高达360%,到今年第一季度末仍高达279.2%。荣鑫中国、郑融房地产等企业也是如此。在频繁的楼市调控和融资紧缩叠加效应的影响下,所有的房企都在改变策略以降低风险。
2018年,郑融房地产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达到1080亿元。年末,净负债率为74%,而去年年末为183.2%,显示出明显放缓。公司的定位也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8年,荣信中国的净负债比率为140%,2019年年中,净负债比率降至77%左右。公司总裁俞李娟对此并不满意。她曾表示,公司将在两年内继续降低公司净负债率指数,优化债务结构,进一步提升安全边界。
降低负债和杠杆是福建房地产企业目前的一贯举措。随着时间窗口变得越来越小,这些企业变得越来越紧迫,他们担心资本危机会冲击自己的脑袋。
毕竟,泰和集团的金融危机自去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给同行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2019年上半年,泰和集团没有新增土地,通过出售项目、土地和股权偿还了338亿元的债务。
根据斑马消费,截至今年6月底,泰和集团的债务总额仍高达2091亿元。根据东方金城的评级报告,公司将在2019年至2021年达到集中还款高峰,债务偿还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截至6月末,禹州地产、红阳地产、世茂地产、徐汇控股、利高集团(01622.hk)的负债分别增加41.08%、104.83%、32.46%、33.71%和58.75%,其他房地产企业的负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根据披露的2019年中期业绩,除钟君集团控股(01966.hk)和三盛控股(02183.hk)外,福建13家房地产企业的增速均有所放缓。
2019年中期业绩显示,荣鑫中国实现销售566.77亿元,同比增长3.94%,去年同期销售增长率为75.7%;
今年上半年,红阳地产实现销售302.5亿元,同比增长42.7%,同比增长188.4%;阳光城市上半年增长28%,去年同期增长76.88%;
世茂地产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003.4亿元,同比增长38.7%,同比增长66.5%;
郑融房地产的放缓更加明显。2018年上半年的增长率为170%,今年同期下降到不到1%,销售额为586.07亿元。
泰和集团的情况更糟,发展倒退,上半年销售增长率超过30%。
在收获了发展的规模之后,这些曾经狼吞虎咽的房企开始谨慎起来,不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追求安全和质量的发展。
阳光城执行董事长朱荣斌曾经说过,“底线是保证公司的安全运营”,公司不仅要保证自身的发展,还要避免负债方面的风险。阳光城市从融资驱动转变为商业驱动,现金流转变为销售补充。该公司的销售回报率接近80%,在福建房地产企业中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差距正在扩大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在快速增长放缓后,13家福建上市房地产企业显示出分化迹象。
从2019年的中期业绩来看,虽然各项业绩存在差异,但已经形成了部分房企继续领先、部分房企迎头赶上的梯队态势。
根据斑马的消费统计,世茂地产、阳光城、郑融地产、荣鑫中国和徐汇控股组成了福建房企的第一梯队。
2019年上半年,上述五家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其中,世茂地产是唯一一家半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
根据2019年中期业绩数据,世茂地产、阳光城、徐汇控股、郑融地产和荣鑫中国的签约销售额分别为1003.4亿元、700.1亿元、884.4亿元、586.07亿元和566.77亿元,合计3740.74亿元,占13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的总销售额5214.54亿元。
在营业额方面,截至6月底,上述五家企业实现营业额1393.95亿元,净利润142.89亿元,分别占福建13家上市房地产企业营业额和净利润的60.77%和66.24%。
就土地总储量而言,截至6月底,上述5家房企的土地总储量达到2.24亿平方米,占13家房企土地总储量的62.92%。
根据2019年年中报告,土地总储量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是世茂地产、徐汇控股和阳光城,土地总储量分别为6407万平方米、6300万平方米和4396.59万平方米,占13家房地产企业土地总储量的48%。
此外,红阳地产、泰和集团、钟君集团的销售额均超过300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分别为302.5亿元、373.9亿元(乐居财经数据)和370.28亿元。
泰和集团从第一阵营跌落下来,主要是由于其在实施高端产品战略后扩张迅速、脱化工周期长。2018年底,库存周转时间仅为0.1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禹州房地产一直寻求稳定发展,成为福建唯一徘徊在200亿至300亿元之间的房地产企业。截至今年6月,公司实现销售额284.74亿元。上半年新增土地153.44万平方米,在福建13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二。
受楼市调控频繁的影响,福建部分上市房地产企业开始布局多元化。斑马消费者发现,徐汇控股、泰和集团、钟君集团控股和世茂地产都参与了非房地产业务。
这些福建地产企业的多元化路径一般都是传统的,主要是与房地产主业合作,先涉足商业地产和物业服务。
徐汇控股将商业地产视为其业务的一部分,从纯粹的开发和销售,到开发和销售以及自我维持的租金收取,还涉及房地产、工程建设、教育和金融领域。该公司总裁蓝鸿震曾表示,他希望租金比例将来能达到收入的30%。
泰和集团不仅涉足商业和特色城镇,还涉足金融、养老、酒店等领域。钟君集团的战略重点是长期租赁公寓,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5万套长期租赁公寓。
福建房地产企业率先使世茂地产的业务更加清晰,除了房地产,还带动了酒店、商业、娱乐、文化、服务等业务领域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各种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收入仍然依赖于房地产行业,多元化经营在短期内仍难以成为主要的绩效力量。
标题:“闽系房企”加速分化:人事变动频繁 增速齐齐放缓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