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1字,读完约5分钟
[摘要]“临港新区肩负着推进改革开放等上海重大战略任务的特殊使命。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专项扶持政策意见》,以全市的力量推动临港新区的优质发展。”
《时代周刊》记者谢江山来自上海
中国临港新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又传来噩耗。
8月30日上午9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实施促进中国(上海)临港新区自贸试验区优质发展专项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相关内容。
《若干意见》被外界称为“临港50条”,主要集中在管理权限、专业人才、财政、税收、住房保障、土地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50项具体措施上。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3年8月31日。
《若干意见》明确赋予新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支持新区先行尝试改革措施。原则上,重大改革措施将首先在新区进行试点;如果上海今后出台的扶持企业和人才的政策优于本意见的有关规定,新区将按照“优惠政策”的原则普遍适用,新区的管理机构将同时被赋予市级和区级经济管理权限。
“临港新区肩负着推进改革开放等上海重大战略任务的特殊使命。上海市委、市政府将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意见》,以全市的力量推动临港新区的优质发展。”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临港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印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新区的50项专项扶持政策非常精确和详细,重点是FTZ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和FTZ政策的演变规律。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更加注重改善新区的产业发展和商业环境,完善市场功能;更重要的是,企业和社会普遍关注的财税政策突破将引起广泛关注。二是人才自由和便捷流动政策的新突破。”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天津自由贸易区研究所所长刘恩娟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财税政策突破
临港新区的财税金融政策备受市场关注。根据《若干意见》,我们将加大对香港附近新区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按照“保留地方财力,支持城市”的原则,新区五年内产生的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区。
此外,将设立新区发展专项资金,整合城市两级税收、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城市两级专项资金,五年总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
在企业税收支持方面,中国一贯给予外国投资者“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即外商投资企业从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年度起,享受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三年减征企业所得税的待遇。
同样,实施税收支持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区内有资格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民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将在成立之日起5年内减少。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生产、设计和软件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两免三减”、“五免五减”等优惠政策;对在新区工作的海外高端和紧缺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差额给予补贴。
刘恩柱认为,新区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只适用于特定行业,但在中国税收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方面仍是划时代的变化:在新区的产业层面上,以国民待遇为基础,无论在区内还是区外,都是一视同仁。“在新的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中国推出了这样的优惠政策,释放了政策改革的重大信号。这对改善营商环境,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营商环境,以及促进业界的积极发展,将会发挥重大作用。”
《若干意见》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和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为新区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债券发行、跨境投资并购、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区企业开展真实合法的离岸转售业务;新区企业从境外筹集的资金可以独立用于新区和境外的商业投资活动;进一步方便新区企业开展跨境资金双向筹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这是第一次在自由贸易区。原自贸区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是中国自贸区财税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释放了积极信号。”刘恩娟说:
专注于吸引国际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50项具体措施中,有12项人才政策,包括6项国内和国际人才政策。国内人才重点支持人才的引进和安置以及人才的培训激励,而国际人才则侧重于吸引海外专业人才到新区工作的便利性。此外,还有六项人才住房保障制度,这表明临港新区非常重视人才。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创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赋予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新区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权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
具体来说,当新区教育卫生等公益性机构直接聘用非上海籍大学毕业生定居时,加3分;缩短新区“户口迁移”期限,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定居后继续在新区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将“户口迁移”期限从7年缩短至5年;对于符合新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核心人才,“家庭转移”期由7年缩短为3年;实施居住证特别奖励政策。
同时,拓宽临港新区技能人才引进渠道,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国外高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外籍毕业生可直接在新区工作,并在新区设立留学生创业园;在新区工作的海外留学生可以长期(最长有效期为10年)直接申请海外人才居住证乙证。
"人员的自由流动是健全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刘恩柱指出,国内中心城市之间人才竞争激烈,但国内城市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并不是一个渐进的概念。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吸引更多的海外专业人才,促进人才的增量增长。
标题:大力吸引国际企业和人才 上海推“临港50条”支持新片区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