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但是他的事业不能没有信。如今,诚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的诚信意识也逐渐增强。在生活中,失信会被列入失信的“黑名单”,甚至成为失信的执行者。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信用监管,创新监管理念、制度和方法,建立和完善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连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相关措施针对性强:如大力推进信用分类监管,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另一个例子是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为不可信的市场参与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意见》的实施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优质发展。

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治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安排。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可信赖的联合激励和不可信赖的联合惩戒机制...近年来,中国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制度,这使得值得信赖和不值得信赖的区别更加明显。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虽然社会信用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从整体上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碎片化状态。目前,迫切需要促进国家一级的信贷立法,需要整合跨区域、跨部门和跨领域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实际上,一个人在某个地方的不诚实记录通常不会影响他在另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由于诚实守信积累的“信用点”,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实际便利也很困难。只有采取多种措施,弥补制度的不足,才能编织出一个细密的社会信用体系网络。

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信用经济,信用应该是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在不久的将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有可能准确分析个人、企业或机构的信用价值。信用将成为一种生产要素,信用主体的信用价值越高,其获得的实际利益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加强信用信息收集共享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的治理,使信用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管理和评价,并在地区、部门和领域之间自由流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激发信用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巨大潜力,真正让守信者一路顺风,时不时受益,而失信者总是有限的。

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信用管理,扩大信息收集和共享的范围。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商业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中国商业环境在世界上的排名比上年上升了32位,在该报告中,信用覆盖率和信用信息指数是评价一个国家商业环境的重要指标。其次,整合信贷资源,激活信贷效应。信贷个人应充分享有信贷权益,合法持有信贷资产,公平进行信贷交易,并为获得信贷融资提供便利。同时,要注重协调联动,推进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建设。

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有信仰的人将成就世界。可以说,诚信之花根植于深厚的社会土壤;诚信建设有赖于全社会的集体力量。只有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失信受罚”和“守信受益”,才能有效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充分发挥信用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的“硬通货”。一个诚实的中国将逐渐走近,我们将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积累更多的力量。(暨裴娟)

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