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讯(记者荣蓉通讯员杨润德)体验农耕文化,品尝特色小吃,观赏太原秧歌...5月30日,记者从金源区首届移栽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金源区首届金知云移栽文化节将于6月2日至3日在金源区外著名的八大景区——大寺河丰园隆重开幕
移植节活动丰富
通过一系列活动,移植文化节将在初夏为公众提供一场乡村旅游盛宴,集移植体验、品尝各种米食、青少年农耕文化科普教育、特色农产品展示等休闲体验于一体。在文化节期间,人们可以观看农民的水彩画和太原秧歌。聆听天竺童声著名经典《晋祠》;尝尝蒸饺,它是白色的,糯的,嫩的,甜的,美味的。游客们还可以卷起裤腿,与当地村民举行插秧比赛,领略长江南北的农业风光。
据介绍,除了金知云插秧文化节外,晋祠全年围绕水稻保护与修复的各种活动也将根据不同的季节举行。其中包括金之行,内容涉及晋祠的稻作生产、生长、采集和收藏——中小学生农耕文化研究营;金的爱情——采莲节中的莲子:金之源——金秋时节研讨会;金的“金慈米品”和“稻草人创意大赛”将带领大家体验金慈米从产品到商品,从精品到礼品的转变过程。
实施保护性复种
晋祠米在三晋享有盛誉,有3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秉承“北方米,皇家贡品”的品质。四季分明的气候,适宜的温度,黑色弱碱性有机土壤,恒温的晋祠泉水,丰富的各种微量元素,造就了晋祠米柔软、坚韧、芳香、甘甜的独特品质。因为它产于著名的旅游胜地晋祠,所以赢得了“晋祠米香肉浓”的美誉。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环境、水和土地的原因,晋祠的水稻濒临灭绝。近年来,金源区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以生态环境恢复为出发点,遵循“区域布局、标准化示范、规模化生产、品牌建设”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特色观光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鼓励农民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自2010年以来,在金源区政府的积极支持下,私营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并开始保护性补种金慈水稻。
复种近2000亩
今年,晋源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恢复晋祠的水稻种植。每恢复一亩稻田,可获得1500元的补贴。每年种一英亩水稻,政府补贴500元。晋祠镇郭旺村、北大寺村、南大寺村、长巷村、赤桥村通过土地出让恢复试种。到目前为止,晋祠已恢复水稻近2000亩。
晋源区负责人表示,举办晋祠插秧文化节是为了让太原市民感受古代文化,重温稻香,让晋祠乡亲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时,这是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使得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带动整个金源区旅游业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此外,金源区一直在加快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依托山、水、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全面实施“百村景区”工程,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加快平川休闲景观农业带、西部山地特色水果带、晋祠水稻现代工业园、万亩花卉产业观光园和姚村中草药观光园建设,为国家级全球旅游示范区建设做出贡献。
编者:于涛
标题:晋源区首届插秧文化节将启幕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