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94字,读完约8分钟

作者:薛洪言,标题地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最高法律打算调整私人贷款利率的上限。业内人士紧急讨论并做出回应,但舆论领域未能掀起波澜。失去公众舆论的支持表明消费金融正在走向成熟,在模式上变得清晰,在未来变得可预测。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但是成熟有两个方面。好的一面是有共识和规则,这消除了影响和破坏性,而坏的一面是惯性和惯性,这失去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惯性太强了,以至于不能把车开进死胡同。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风险控制的四大问题

凡事有利也有弊。一些弊端在行业初期并不明显,也不妨碍大局;在某个阶段,它会被激活,显示出杀伤力。

消费金融的大数据风险控制就是这种情况。在早期阶段,这几乎是所有的优势。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不利因素出现了,一些有利因素变成了不利因素。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风险控制是贷款的关键,风险控制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问题:谁在贷款?贷款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偿还?如果还没起来呢?

在这四个问题上,传统风险控制和大数据风险控制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消费贷款流程强调数据证明。申请消费贷款时,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就业证明、收入证明、公积金支付记录,甚至核对账户。这些文件可以解决“谁贷款”和“还什么”的问题,但手续繁琐,经验不足。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互联网技术引入后,大数据风险控制用数据取代了这些繁琐的现场程序,方便了借款人,大大提高了借款效率,满足了消费场景对支付及时性的要求,促进了消费贷款和消费场景的整合。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对于“不及时怎么办”,传统的风险控制强调以抵押担保为出发点。只有当借款人的收入稳定时(如公务员、国有企业员工、大型企业员工等)。)而且贷款金额不高,银行会妥协而发放纯信用贷款。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相比之下,大数据风险控制仍然以数据为出发点,摆脱了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大大降低了借款门槛,促进了消费贷款的普遍化。

至于“贷款怎么办”,无论是传统的风险控制还是大数据风险控制都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面临着类似的困难: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消费贷款的使用是可控的,现金贷款的使用难以监控。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总体而言,大数据风险控制强调便利性,强调包容性。在上行周期中,它放松了增长的束缚,引领了消费金融的发展;然而,大数据风险控制也有其自身的问题。这个行业的高速增长不仅掩盖了问题,而且也延误了问题的解决。在下行周期,这些问题开始被放大。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大数据风险控制的“一体两翼”

传统的风险控制侧重于收益和抵押品,大数据风险控制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两翼策略:“集团风险控制”为主体,“定价覆盖风险”和“不良集合覆盖”为两翼。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所谓的集团风险控制就是强调集团而忽视个人。就单个借款人而言,大数据风险控制无法准确识别,偏差较大(此处仅评估行业概况,不同机构大数据风险控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与传统风险控制方法不同;然而,其优势是高效率、低门槛和足够多的借款人,这客观上抹杀了集团中个别借款人的风险。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2016年前后,国内居民杠杆率较低,消费金融处于热点时期,贷款容易,个人层面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很低。只要借款人在集团层面的财务状况不恶化,这种糟糕的模式就能在没有重大问题的情况下勉强维持。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此时,许多组织的大数据风险控制都追求反欺诈能力。与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相比,大数据风险控制不接触活人,而是由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组成的虚拟字符串。一旦虚拟字符串和真实借款人之间的映射关系被篡改,如果身份证显示的是甲,而实际借款人是乙,就会出现贷款欺诈问题。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通过综合利用人脸识别、黑名单、网络地图等手段,大数据风险控制可以将网上业务释放出来的野兽(贷款欺诈风险)放回笼子里。然而,许多机构对大数据的风险控制一直对信用风险评估不够重视。“只要不作弊,任何人都可以借钱”。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所谓的“定价覆盖风险和差的收集覆盖面”意味着大数据风险控制不能直接解决“偿还什么”的问题,而是依靠更高的利率定价和主动收集来进行风险补偿。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大数据风险控制的“一体两翼”在前几年运行良好;在过去的两年里,环境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一体两翼”正从助推转向阻力。

隐患凸显

从宏观环境来看,近年来居民的杠杆率迅速上升,导致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不可逆转地增加。流行病爆发后,失业率上升,收入增长率下降,这使情况变得更糟。此时,行业已不再面临中低信用风险的借款人,“集团风险控制”战略正在失去对行业的保护。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当借款人违约概率普遍增加时,个人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识别能力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机构一旦正视信用风险评估,就会发现评估比想象的要困难:获取高质量、多维度的数据更加困难,动态环境对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除非在早期阶段不断进行反复试验、投资和模型升级迭代,否则磨利你的枪是没有用的。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由于监管干预,“定价覆盖风险”和“不良收款覆盖”将在不同程度上失败。

在过去的两年里,消费贷款利率的定价一再受到限制,而且在早期没有限制,这导致了高利贷的泛滥;之后,是36%的红线,迫使高利贷平台退出市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降低上限,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随着定价的不断下调,留给风险成本的空空间越来越小。当定价以覆盖风险是不可行的,贷款人只能放弃中高风险借款人或依靠抵押担保来覆盖风险。

商务空的房间正在逐渐缩小。

收集覆盖面很小,其有效性大大削弱。在疫情下,许多消费贷款机构被"反收联盟"打压,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收贷。收藏不再是解决“先做什么”问题的制胜法宝。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所有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这使得“一体两翼”从助推变为阻力。消费金融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一些机构的逾期率仍可保持在较低水平,更多机构的利润几乎被准备金吞噬。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膨胀惯性

过去,许多消费贷款机构仍生活在“高增长、低不良表现”的幻觉中。过去的美好显然是意外收获,但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超强。当对自身实力存在误解时,消费贷款机构往往将外部挑战视为机遇,逆潮流而动,保持扩张惯性。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在过去的两年里,经济下滑,削弱了借款人的收入偿付能力;大量无执照的贷款机构破产并退出市场,削弱了借款人借新还旧的能力;利率定价中心下移,削弱了中高风险群体的融资能力;网上贷款的信用信息使长期借款隐形;……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一方面,借款需求在下降,另一方面,借款人的整体风险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贷款机构逆潮流而动的扩张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例如,当kpi指数为100亿时,业务部门可以轻松地营销200亿,为风险控制部门留下了大量的空选择余地。业务和风险控制可以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在目前的环境下,营业部辛辛苦苦只赚了120亿元的营销费,而风险控制部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这自然会加剧对抗。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此时,如果公司层面重视风险控制,就会牺牲kpi来确保风险控制,接受规模不断缩小;然而,如果对行业环境缺乏清晰的认识,并且基于扩张的惯性和对更大份额的需求与趋势相悖,公司层面很可能牺牲风险控制来保护关键绩效指标,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死胡同。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不幸的是,许多机构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有扩张的惯性。随着大数据风险控制的“一体两翼”逐渐失效,我们目前越是追求增长,未来的结局就越是悲惨。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空还在,但是你需要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当然,追求增长并非不可能。增长空仍然存在,但增长的源泉已经改变。

从中国居民债务结构来看,2017年之前,个人贷款的高增长主要是由抵押贷款推动的;2017年后,抵押贷款增速开始下降,消费贷款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居民杠杆率持续高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目前,监管当局已多次申请控制居民的杠杆率。宏观经济形势和收入增长率不支持杠杆率继续大幅上升。依赖于用户流失的增长模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未来的增长更多地取决于中高收入群体的债务调整结构。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消费贷款不是居民的全部杠杆,但住房抵押贷款是最大的杠杆。即使居民的杠杆率被控制不增加,也有可能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挤出空消费贷款的空间。也就是说,住房抵押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偿还所留下的存量缺口是由消费贷款逐步填补的。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然而,由于消费贷款的增长源于抵押贷款下降造成的缺口,也就是说,增长主要取决于住房群体和那些有实力购买住房的人。这完全不同于过去几年里依赖下沉用户和边缘群体的增长逻辑。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此时,考验不再是谁敢下沉,谁敢放贷,而是谁能有效激活中高收入群体的放贷欲望。什么是激活?消费场景。

过去几年消费金融是现金贷款的出路;在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将赢得世界。鉴于不同的消费贷款机构对场景的控制不同,新一轮的洗牌已经开始。

标题: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