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3字,读完约3分钟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非遗产省份之一。以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为契机,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向公众展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我国较早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省份之一。我省国家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居首位,一批珍贵、濒危和有价值的非遗产项目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目录体系和继承机制不断完善,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不断推进。全社会参与非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非遗”传承保护的那些事儿

截至目前,我省有116个项目,150个代表性传承人,168个项目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三位。

省级非遗产代表性名录共537项,代表性传承人815人,保护单位942个。大量项目和传承人进入市县名单,其中市级项目1534个,县级项目4010个。贯穿中央、省、市、县三级的无形代表人名单和传承人制度基本形成。

“非遗”传承保护的那些事儿

该省有一个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即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2年,设立歧口、河曲、上党(晋城)三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始多点探索区域整体保护路径。

“非遗”传承保护的那些事儿

为了提高非遗传性遗传者的实践水平和遗传能力,自2015年以来,已有670多名遗传者被选中参与我国非遗传性遗传者的研究和培训项目。2017年10月,位于山西省忻州(静乐)的文化部宫王府博物馆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八个传统工艺工作站。

“非遗”传承保护的那些事儿

自2015年以来,该省开始实施"农村文化记忆项目",探索保护农村文化生态的新途径。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老传统”、“老故事”、“好习惯”等大量文化资源得以保存,为传承文脉、留住乡愁提供了具体载体。目前,该省已在693个乡镇启动试点项目,扩大了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非遗”传承保护的那些事儿

动员项目保护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非遗留基础设施。目前,全省共有128个非遗产文化展览场馆,322个学习中心开展非遗产项目的教学、传播和交流活动。2017年8月,“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建成。

“非遗”传承保护的那些事儿

2013年,文化旅游部启动抢救记录试点,我省开展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牛桂英和王爱爱的抢救记录工作。

生产性保护效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周边有生产企业、业户、作坊3000多家,从业人员400多万人,年产值近200亿元,涉及近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省有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和14个省级示范基地,产品已基本覆盖全国市场。

“非遗”传承保护的那些事儿

我们的记者陈新华

编者:于涛

标题:“非遗”传承保护的那些事儿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