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3字,读完约4分钟

职场小说:不能光靠大企业光环与内幕刺激大众好奇心 李倩倩 本报记者 桂杰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2008-07-29 [打印] [关闭] 从2006年开始出版的《圈子圈套》三部曲、《输赢》,到2007年出版的《基金经理》、《杜拉拉升职记》,再到新近出版的《无以言退》、《浮沉》,现代职场小说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更多年轻人的“中产阶层梦想”走入人们的视野。据了解,清华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无以言退》在两个月内加印三次,发行量超过三万册。职场小说升温,一点网民热捧,而一点专家却指责此类作品缺乏思想和文化层面的开掘,热中有忧。

与《华为真相》、《蒙牛内幕》、《联想风云》等知名公司传记作品不同,职场小说大多是在某种虚拟背景下,按照主线写故事。 “我在博客上写东西与真正的企业及其人们有关。 也包括老总一级的人物。 有点亲切的人给我建议和意见。 你不能那样写。 你不能那样写。 一定是在燃烧,所以以小说的形式写。 ”《轮陷阱》的作者王强这样解释道,他为什么要用小说写职场。 尽管有意回避各大企业和人员的真名,但大多数网民还是能从一点点细节中推测职场小说背景的原型:零因子的“无言退”被网友推测为“华为职场背景,百林苑为百草园”,微 现在的大企业和大商人受到职场小说网民的广泛关注,多部职场小说作者的特殊身份和经历也为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 《沉浮》的作者、年轻美女社长崔曼莉自信地表示:“外企的哪些事件我都知道。 ”。 职场小说是职场的《宝典》 “职场小说还不能编故事。 写的是真实的复制品,那就是我们想要的,”张立红说。 根据腾讯网读书频道关于职场小说的调查,44.63%的网民选择职场小说是因为“对现实生活有参考价值”。 王强自认为他的畅销书《社团陷阱》是真实的,二是有用的,三是美丽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王兴权认为:“职场小说虽然出身草根,但以自己的智慧和韧性取胜的主人公有越来越多的真实感和亲和力。” 王兴权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还不够,不是多名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从自己的趣味性、理想出发,而是稍微优秀一点的职场小说让大学生提前了解了职业新闻和职场生活,展现了自己“才能”和“天职”水平的 但是,也有学者对现在的一些网民把职场小说作为职场生存、经济管理的教材乃至秘书来对待的现象表示担忧。 社会学专家马良博士没有遇到职场问题在自己特定的环境中反省,而是勉强套用职场小说中的东西,认为“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清华紫光株式会社原副社长彭志强说:“不能将职场小说作为职场的《宝典》。” 不要进行同质竞争,应该重视心路历程 职场小说的走红向出版者展示了商机,受欢迎的职场小说作者成为了他们争夺的对象。 《沉浮》于2007年9月在天涯社区出现仅4天后,就有数十家出版机构展开了版权争夺,《圈套》作者王强、《基金经理》作者赵迪的后续作品的版权也被长江文艺出版社高价购买。 “在职场小说高涨的情况下,追随是必然的”张立红担心当前职场小说市场的同一作者、同一主题素材的过度开发,“职场小说的天地还很广阔,例如外贸公司行业、房地产企业行业等,出版社应该不让同质化的竞争”。 除了开拓新的职场小说行业外,专家认为,重视小说对人生态度和职业精神的深入挖掘也是职场小说获得市场的关键。 “事业的妙招毕竟只是现实职场生活的一角”,王兴权说,职场小说中一点点主人公的风格、风貌都会成为网民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人格、内心可以刻画得更深。 一家网络公司在小说中也写道:“多是描写职场历史、个人心智迅速发展的文案。 希望“揭露求职、应聘、潜规则的文案少。” / h// h// h /

标题:“职场小说:不能光靠大企业光环与内幕刺激大众好奇心”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