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9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谢玉
北京时间7月6日下午,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浙江省杭州良渚古城遗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呈现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为支撑,具有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国家形态,这证实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这表明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已经得到了证明,遗址的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
发现文明的曙光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天目山东麓河网平原。它是太湖流域早期区域国家的权力中心。
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遗产区由四部分组成:尧山区、城址区、古口高坝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遗产的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市遗址、复杂的周边水利工程和同一时期的分级墓地(包括祭坛)等。同时,以玉器为代表的一系列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和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良渚文化的发现经历了一个过程。1936年11月,浙江西湖博物馆的石先生在良渚镇首次发现并发掘了许多史前遗址。1959年,良渚文化正式命名。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江苏、上海、浙江等地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在物质生活、聚落形态、组织结构、等级分化、精神信仰、礼仪制度和文明进程等方面都非常丰富。1973年对江苏省吴县草薤山遗址的发掘证实,最初认为属于周、汉时期的从、璧等玉器,来自良渚文化的墓葬。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江苏张玲山、四墩山、上海福泉山、浙江矾山、瑶山、焦墨山等地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于聪、玉璧、岳跃等葬有玉仪的强力墓葬,同时也发现了焦墨山等人工堆砌的巨型土台。这表明良渚文化已经显示出文明的曙光,甚至进入了文明阶段。
玉文化高峰
在古代,玉是审美的化身和财富的象征。更重要的是,玉与政治和宗教密切相关。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以玉琮、玉璧为代表,基本上是作为礼仪之用。仪式和礼仪的背后是秩序的建立和规则的制定。
据介绍,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工具、骨角等,共计10000多件。其中,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在等级墓地出土,总数不少于7000件。材料以透闪石为主,品类有玉琮、玉岳、玉璧、三叉、冠饰、锥饰、玉黄、半圆饰、圆柱器、玉镯、玉编器、玉纺车等。,以及圆形雕刻的鸟
玉琮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玉器。玉琮内圆外弧,四角凸,平面和立面复杂,是良渚先民对宇宙空的构想。这种圆柱形的玉器,蕴含着原始的“天地”宇宙观,是良渚文化的原始形态,也是神灵兽面图案所蕴含的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反山墓出土的玉琮王是迄今为止质量最好、雕刻最精美的,它是在“王”的左肩上方发现的。
玉器是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器类型。这种带孔的圆形玉石不仅选材独特,而且反映了从早到晚造型变化的趋势,既圆又细,显示出其日益重要的地位。玉在后世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祭天用玉礼器,其影响远比丛深远。
玉岳也是良渚的一种重要玉器,被认为是皇权或军事统治权的象征,主要出土于高级男性墓葬中。矾山12号墓出土的象征王权的玉雕,在鸟的上方刻有完整的兽面图案,是“王权神授”的直接表达。
复杂或简单的动物脸谱是良渚玉的主要装饰主题,也是对上帝崇拜最直观的表达。神人的完整动物面部图案的上半部分是戴着羽毛冠的神人的形象,中间部分是长着圆眼睛和尖牙的野兽的脸,下半部分是鸟的爪子。这种人与兽相结合、人占主导地位的装饰图案,显示了明代环太湖地区早稻构图的信仰特征。
良渚的精华:反山墓地
安山陵是一座建在人们专门建造的独立高台上的高等级墓地,位于内城西北部,毗邻焦墨山。目前,已发现11座坟墓,全部是垂直的洞和坑,分成两排。最高等级的12号墓位于南排的中间,迄今所见的“神、人、兽脸”的完整徽记就来自于此墓。12号墓是从反山墓中发掘的第一个良渚墓地。出土了700多件玉器,覆盖了整个墓坑。其中有两件超大型玉器,后来在良渚被称为“越王”和“越王”。墓主人可能在死前是良渚王国的国王。
世界上良渚时期的玉器有2万多件,其中约有1/6是从反山墓葬中出土的,许多器物是独一无二的。玉器不仅反映了聚落的规模和等级,也反映了社会信仰和精神领域。有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组)。玉器占90%以上,种类丰富,制作精良,其中许多雕刻精美。反山墓地出土的随葬品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制作之精良,在其他良渚文化遗址中从未见过。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高等级的良渚文化墓地,应该是国王的陵墓。
中国考古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仲培认为,良渚古城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其意义和价值堪比殷墟,堪称“中国第一城”。
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良渚遗址展现了一个古老文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印证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良渚先民的生活创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这张照片来自新华社)
标题:良渚古城的前世今生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9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