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4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构建系统化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经济体,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已发行7500多亿元绿色债券,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之一;绿色贷款余额近10万亿元,约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余额的10%。
在资本市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方面,2017年至2018年,资本市场支持绿色能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近380亿元。截至2018年底,共有1872只私募基金投资环保设备、工程和服务行业,基金规模为8105亿元。
绿色金融的发展也为促进气候投资和融资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基础。在最近举行的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绿色金融研究所2019年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与国际市场高级别对话论坛上,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司长高力表示,2018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5.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4.3%,初步扭转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中国绿色金融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显著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建设。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世界绿色金融的共同语言。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对于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完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三个原则:国内统一、国际一体化、清晰化和可执行性。通过标准体系的构建,规范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确保资金真正用于绿色项目,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颁布了绿色财务标准。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具体范围不同。例如,欧洲标准和气候债券标准侧重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而美国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中国绿色金融的重点是节能、防污染、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在上述领域的基础上,绿色债券原则还涵盖了更广泛的土地和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细度不同。不同的标准目录级别有厚有薄。第三,行政权不同。欧美标准和大多数通行的国际标准主要是市场自愿采用或遵守的。如果有很多企业参照这些标准,市场规则就会形成,从而进一步形成通行的标准。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和其他标准是由监管机构发布的,这些标准是可以执行的。
王信表示,中国主张充分尊重各国国情,促进中外相互理解,形成国际共识,推动中外绿色金融标准逐步融合。然而,化石能源、核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农业、林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中外绿色金融标准的分类标准在短期内没有统一的条件。例如,中外绿色金融标准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将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和转化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目前,除中国外,欧洲标准、绿色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标准不包括化石能源项目,这与中外能源结构的差异、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工业化这一客观事实以及不同国家制定绿色金融标准的出发点不完全一致有关。与欧美等主要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发达国家不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他们不仅注重应对气候变化,还注重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等。,内容更加多样化。
目前,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标准制定滞后于业务发展。标准落后于实践是很常见的,但不会太多。目前,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绿色ppp、环境股权融资等产品和形式正在蓬勃发展。相关标准的缺乏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制约了企业的需求。
在气候融资方面,高力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气候变化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目标,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充分考虑绿色和低碳发展的大趋势。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发布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逐步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推进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组织研究发布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目录、技术标准和投融资指南,推动中国气候投融资标准走向国际标准。
此外,在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方面,中国证监会CSI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马险峰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将综合考虑国内外投资者的需求和企业影响的外部因素,借鉴国际esg规则的发展经验,研究制定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则,探索非重点排污单位上市公司的实质性esg问题,鼓励资源型和差异化esg披露制度。
标题: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建设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