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6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徐有仁
通讯员龙魏源
在世界长寿之乡广西浦北县,有一首“手捧青龙,吃不尽”的民歌。现在,被群众称为“青龙”的丹竹种植面积已达4100公顷,“一竹”已成为扶贫的支柱产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浦北县竹制品和竹编出口手工业全面展开。种植淡竹的农民每天从农田回来,在家编织水果帽、竹篮等竹制品,编织出口工艺品,成为包括贫困家庭在内的许多农民家庭副业收入的来源。然而,随着现代石化工业的发展,塑料藤和草藤编织的出口工艺品的优势和比重越来越大,泡沫盒和塑料袋的出现也挤压了竹制品市场。由于市场变化,“青龙”产业发展受到影响。
在浦北广西建业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强的办公室里,卢强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看到村子里有人突然有晕厥的症状。其他人立即砍倒丹朱,用火烤丹朱液,倒在晕厥的人身上,很快就醒了。丹朱液的奇特效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了解到丹朱液具有解渴解毒、养血化痰、利咽润喉的功效,由此产生了制作丹朱液的想法,并产生了振兴“青龙”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十多年前,他原本从事建筑业,毅然改在浦北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广西建业乐食品有限公司。他结合传统生产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炼丹朱液,成为一家从事农林产品深加工的食品生产企业。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管理模式,以贫困村为重点,覆盖北通、黄章、龙门、泉水、平木等10个乡镇的35个村委会;为金融扶贫区的基地农户提供种苗、有机肥和技术培训,扩大和完善5000亩丹竹种植示范基地;辐射促使农民种植了4万多亩竹子,每年从农民那里购买150多万公斤的淡竹作为公司的原材料。它不仅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来源,而且发挥了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了扶贫产业链的效率。
谈到创业过程,卢强非常兴奋。他说,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管理模式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为此,在政府、金融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他的企业坚定地走上了现代农业生产集约化、规范化、市场化管理的道路,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民等利益相关者共赢的格局,促进了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并再次唱出了“手捧青龙,口中无休无止”的民歌。
谈到企业的财务困难,卢强从不忘记当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0年3月,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企业资金周转不足。中国农业银行浦北县支行面对收购丹珠液原料资金短缺的情况,上门了解企业的困难,投入首笔500万元的“小微企业简单贷款”,帮助企业成功支付收购丹珠基金的费用,克服了困难,增强了种植户的信心,提高了商品供应能力。
201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浦北县支行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扶贫政策,设立了“金融产业扶贫示范点”的工作要求,加强了对中国农业银行浦北县支行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创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银行参与、各方共赢”的金融产业扶贫模式,与广西在钦州建立了首个“金融产业扶贫示范点”
据卢强介绍,在过去的十年里,他的公司从金融部门积累了4000多万元的优惠利率贷款,有充足的开发资金和丰富的优质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公司生产了18种主要产品,其中,丹朱液荣获首届中国森林食品品牌称号,丹朱液、杨桃汁、香蕉、黑叶荔枝均荣获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名牌产品”称号。与此同时,健身音乐“黄兰子”在中国最大的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玉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商品,其产品订单成倍增长,为产业援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红竹汁、杨桃汁、泡菜和果脯等产业链带动了该县3385户家庭和14868名农民受益。
据中国农业银行广西浦北县支行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农业银行一直致力于提升特色名片产业链的效率,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涉农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在产业链中发展新的农业企业实体;创新拓展“惠农电子贷款”、“税收贷款”、“4321小额担保贷款”、“韦杰贷款”等线上线下分销渠道,推进“公司+基地+农户”、“扶贫企业+贫困户”的主营业务模式。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落地“线上线下”融资产品帮助支柱农产品品牌,获得金融服务“三农”的良好经验和体会
在此基础上,2019年6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浦北县支行与广西单农公司、浦北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浦北县农业和农村局签署了《全面推进金融业扶贫战略合作备忘录》及其实施方案,以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服务。以此为契机,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大型国有银行的资金、产品和服务优势,加大扶贫贷款对金融业的投入。截至目前,各类贷款增量已达4.2亿元,同比增长2.8亿元,增幅为26%。其中,涉农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3亿元,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解决新时期工业扶贫的金融服务需求。
标题:广西浦北:“一根竹”形成一个扶贫支柱产业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