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3字,读完约4分钟
说到特区,最著名的是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最早使用特区名称的地方实际上是铜仁市的万山特区,它位于贵州省的最东端,比深圳早26年成为特区。
万山位于湖南和贵州的交界处,贵州省的最东端,被称为贵州省的东门。由于当地丰富的朱砂资源,早在1966年,国务院就批准万山为“特区”。这里的朱砂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有“朱砂王国”的美誉。万山之所以成为第一个特区,是因为其朱砂资源的巨大贡献。朱砂是天然的硫化汞矿物。新中国成立后,万山主动融入国家大局。从1959年到1962年,万山连续四年生产1000多吨汞。所有这些高质量的汞矿都被用来偿还苏联的外债,为国家创造了15亿元,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之为“爱国汞”。1966年2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万山特区,从此,中国有了一个独特的区域名称“特区”。
万山有着几千年的采矿和冶炼历史,相关的传说可以追溯到至夏,自秦汉以来就有开采汞矿的记载。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万山汞矿资源枯竭,2001年5月,相关企业被勒令实施政策性关闭和破产。拥有数千年灿烂朱砂文化的万山,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曾经骄傲的水星人几乎失去了希望。"在破产关闭后的那些年里,矿区到处都是破败的景象。"黄亚萍,一个前采矿建筑工人,在谈论原话时仍然无法掩饰他的损失。
如何转型已经成为万山人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经过探索,万山决定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2015年,万山区与江西冀阳集团签订合同,按照5a标准整合和包装原矿区的遗址、遗产和遗迹。市场化发展将“化废为宝”,打造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古镇——朱砂古镇。如今,万山已经实现了从“卖汞矿”到“卖文化”的转变,如珠沙大观园、怀旧矿山镇、矿山博物馆、工人文化村和丹沙文化的历史感知区。
万山的变化促使当地人民找到工作,摆脱贫困。据了解,朱砂古镇和朱砂大观园约有20%的门面和展厅是免费提供给持卡从事餐饮、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的贫困家庭的。同时,指定特殊业务区域,并实施统一管理和标识。目前,它为当地雇员提供了300多个工作岗位,并为200多个有能力的贫困家庭提供了一个自营职业的平台。新项目实施后,提供了500多个工作岗位和1000多个商业店铺。
黄娟是万山人,是朱砂古镇的导游,他向游客解释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很多人出去工作,我的父亲和姐姐也是。”黄娟笑着告诉记者,近年来,贵州旅游业正处于发展时期,变化很大。许多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变化后,选择回来工作和生活。“工资和工作差不多,我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就在去年,我姐姐回来工作了。
在朱砂镇有一个特殊的区域——“那个时代”步行街,一个在矿山怀旧的小镇。“北京的金山”响彻空步行街,一排排带有时代气息的苏联式建筑映入眼帘。“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胜利”、“努力实现蓝图,团结奋斗,争取胜利”等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随处可见。这是中国20世纪50-80年代第一个怀旧的厂矿景区。街道两旁的油坊、粮油商店、手表店、音像俱乐部和解放街摄影工作室令人眼花缭乱,反映了当时万山的精神和繁华。
朱砂古镇拓展部经理王芳说,这原本是汞矿工人家庭的居住区,大多数居民是铜仁当地的矿工。在相关企业关闭后,它逐渐被打破。在规划古镇建设时,按照以旧换新的原则,将步行街改造恢复为主干道两侧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希望参观者能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汞矿工人的精神面貌、生活状况和辛勤劳动。目前,步行街正在扩建。将来,它将成为集怀旧、居住和保健于一体的旅游基地。”
在步行街的一个“信息室”,身穿纯白色制服的姚先生正在里面值班。姚告诉记者,他曾经是当地一家企业的员工,在相关企业倒闭后,收入来源难以保证。现在,他在步行街工作,他的工作包括维护景区秩序,为游客提供咨询等服务。
随着古镇的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景区游客总数不断上升,万山区呈现出新的活力。在过去的三年里,万山区的人均年收入实现了近20%的增长。
“许多在外工作的人都回来了。原来的矿现在成了朱砂古镇。游客的增加给了我们更多的工作机会。我经营的小店足够养家糊口,不用再出门了。”黄亚萍说,在古镇,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实现了矿区再就业,找到了自我发展的新途径。他们曾经是汞矿的开发者,现在是朱砂文化的传播者。
标题:“朱砂王国”消费扶贫谱新章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