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58字,读完约12分钟
靖国神社今昔 2006-08-23 本报记者 王冲
8月15日清晨,小泉穿着黑色礼服在雨中参拜靖国神社时,东京大学安田礼堂响起了昭和天皇的《终战诏书》。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和帝国的现状,采取了非常措施,试图平息时局。 忠良臣民:朕向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并接受联合公告。 ” 小森阳一、东京大学教授、安田礼堂的反战声音是他安排的。 他想在小泉参拜的第二天来到北京,向中国知识界传达日本首相对靖国神社参拜的认识。 “我作为日本国民,感到羞耻,并且无法忍受这种羞耻。”他说,语气温和,但很坚定。 8月15日早晨,小泉和他的队伍抵达靖国神社时,路面上挤满了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空直升机盘旋,这场参拜随着电视信号传遍了世界。 这一天,靖国神社有25万日本人参拜。 在不远的明治公园,二战中把日本侵略者当作炮灰的韩国遗族(战死者家属),从前夜开始就在蜡烛上写着“不,靖国神社”。 台湾遗属在静坐中表示了他们的反对。 小森阳一加入了静坐的群众。 作为一线社会活动家,他拼凑了1945年天皇二战诏书在东京大学播出时使用的设备,并多次在安田礼堂发出反战呼声。 8月17日,在清华大学的普通会议室,小森阳一向在场的学者和记者表示,从国际条约、宪法认识、历史认识等多种立场上解体,是作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错误。 国际条约是指1951年日本和48个国家签署的《旧金山和平条约》。 这意味着日本承认了东京审判的结果,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是14名甲级战犯,可以重返国际社会。 小森阳一说:“首相参拜祭奠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对国际公约的践踏。” 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不是情报,而是两个日本地已经建立了法院做出了这个判决。 根据日本宪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国家及其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参与宗教教义和其他宗教活动。 小泉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参拜靖国神社,几乎违背了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 从国际条约和宪法的立场理解参拜问题并不多。 但是弄清楚靖国神社的历史,并不是那么简单。 靖国神社的特殊地位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 “神”就是“神道”。 不懂日本神道,不能真正理解靖国神社的内涵。 掌管神社的“神社本厅”的多位负责人在2005年9月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向记者详细讲述了神道的经过。 “神道”是“神之道”。 公元538年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产生了神道教意识。 神道受佛教、道教、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没有教主、没有经典、没有教义是独特的。 它有四种基本精神。 尊重上帝、祖先、爱国和皇室。 这四种精神都无可厚非,但如果当权者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结果。 1868年建立的明治政权为了形成新政府的权威,抱着天皇拥有高于所有世俗权威的神权威的意识,将神道置于各宗教神灵的首位,特别是拒绝了维持德川幕府统治的佛教。 神道被明治政府视为国教,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排除了民众中历来信奉的多种神、佛、灵验的东西。 将民间宗教对祖先灵的崇拜与天皇祖神的官方祭祀强行联系起来。 神社成为国家机关,掌管过去佛教寺院承担的户籍管理等事业,将各自的民众置于神社的控制之下。 “宗教自由”变成了一句话空。 在这个过程中,推崇“神社神道”,从五花八门的神道教派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成为了“国家神道”。 靖国神社也是在日本扩展的神社中出类拔萃的,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神社神道是指没有统一宗教理论和宗教教派的基础,以族缘和地缘为基础,崇敬以神社为中心的祖先神氏神地域神的信仰。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1869年成立的“东京招魂社”,意图将“招魂”授予在明治维新内战中为辅佐天皇而死亡的3000多名官兵。 “招魂”是儒家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是指父亲去世后,儿子站在屋顶上,呼唤父亲的灵魂来表达孝敬父母的意思。 这里的“招魂”是指“从天上呼唤战死者的灵魂来寻求安慰”。 1879年6月,东京招魂社正式改称“靖国神社”。 8年后,日本改革神官制度,靖国神社归陆军省和海军省所有,其他神社归内务省管辖。 从那以后,那个就更和其他的不一样了。 靖国神社并不孤单,而是一个人系的代表。 除靖国神社外,日本在各地建设了许多“护国神社”、“忠灵塔”、“忠魂碑”,它们共同构成了完善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体系,在神道“爱国”、“尊重皇室”的心理基础上,动员国民参战,天皇献身。 然后,政府为臣民之灵创造神和祭神,臣民为天皇效忠,战死的臣民增加,神的规模持续扩大,结果卷入的人也变多,1945年彻底崩溃。 麦克阿瑟差点放火 对《神道教》和靖国神社的影响很大,二战后率领美军占领日本的麦克阿瑟将军自然明白了。 否则,就没有烧毁靖国神社的想法。 1945年8月30日下午2点,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机抵达东京厚木机场,在鼓乐声中叼着烟斗走下舷梯。 一点美军将军建议他放火焚烧靖国神社,从精神上彻底解除日本武装。 这个提案打动了麦克阿瑟,很快就有100名美国士兵进入靖国神社。 面对灭绝的危害,靖国神社的权宫司(负责人)横井经常利用盟军总部决定尊重宗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 1945年11月26日,横井拜访盟军总部宗教科科长的巴士,提出将靖国神社从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寺院的方案,将靖国神社一带建成以学生为第一服务对象的娱乐街道,并考虑设立剧场、音乐厅、美术馆等。 日本人的“宣传”终于有了收获,1945年12月15日,盟军总部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即“神道指令”,宣布废除国家神道,实行政教分离。 但是,该命令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教法人,享受与其他宗教团体同等的待遇。 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 基本上,拯救靖国神社不是日本宣传的妙招,因为美国意识到破坏靖国神社可能难以管理日本,就放马过来了。 “沉默”半个世纪后,靖国神社于2001年8月13日再次受到瞩目,因此影响从日本国内扩大到中、韩国等邻国,扩大到整个亚洲受害国,闻名世界。 “靖国神社不像小泉说的那样,中韩打外交牌会成为问题,而是日本的内政问题。” 小森阳一说。 小森这么说是因为在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围绕靖国神社的斗争。 随着1952年美军占领时代的结束,祭祀靖国神社的各种活动相继复活。 靖神社成为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召唤灵魂、为侵略战争推翻的政治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主张正确认识战争的日本人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日本人,一斗已经过去了60年,但至今仍在持续,而且愈演愈烈。 日本学者村井良太在《跨界历史认识》中,把日本战后围绕靖国神社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 从1975年到1975年是第一阶段。 日本遗族会,也就是战争中战死者的家属,要求恢复名义,以靖国神社的复权为斗争目标,实现神社国营化。 1959年和1966年,厚生省向靖国神社提供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B、C级战犯的名单,要求靖国神社“合祀”这些甲级战犯。 1966年,日本遗族会召集的靖国神社国家护送请愿书签名超过2300万人,也就是说,超过五分之一的日本国民有这个主张。 对此,反对派在宪法诉讼中抗争,以学生为主体的草根运动正在日本全国展开。 当时还是学生的小森阳一参加了这次和平运动。 最终,靖国神社国营化法案失败了。 1975年至1986年,右翼势力改变了战略,以正式参拜、固定化为目标,但首相的参拜资格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1985年,中曾根首相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和韩国的抗议,靖国神社从内政问题发展成外交问题。 当时,中日达成“政治默契”,首相、外长、官房长官承诺不正式参拜,外交纷争告一段落。 1986年至2004年,在第三阶段,小泉发生了无视任何规则的横向冲突,靖国神社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陷入中日建设以来的最低潮,出现了“政冷经热”的局面,日本国内对小泉的批判之声高涨,新设施的设立代替了时代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祀”学说。 “分祀”是指带出14名甲级战犯的名单,单独祭祀。 对此,神社总厅的负责人决定告诉记者,这是不可能的。 由于靖国神社的240万亡灵是一体的,所以每年都举行合祀,他们是平等的,无法去除特定的灵魂。 “/h/”、“见神膜拜”的国民基础“/h/”小泉在就任首相前,既没有参加过反中派也没有参拜过靖国神社,但他担任首相后每年都会去。 2006年,实现了即将卸任前2001年承诺的“815参拜”。 由于媒体相继轰炸,日本国民对小泉参拜的支持率从70%变为30%,但这并不能证明日本国民对靖国神社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根据日本文化,人死后所有的罪孽都消失了,变成了“英灵”,所以很多人认为举行祭祀是理所当然的。 对此,日本国内有一点人表示批评。 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系副教授田岛英一认为,以文化相对性为理由拒绝对话的态度不过是停止思考、理性懈怠、甚至卑鄙逃避。 日本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社会,但其国民至今仍“见神膜拜”,信仰任何宗教,1亿多人口、宗教信徒合计达到2亿人。 其中,信神道的人数只占约4%,但大部分人口聚集的地方至少有一个神社,至今日本全国仍有8.2万多人的神社。 这些神社有供奉祖先的,也有供奉地域神的,也有祈求农业丰收的稻荷神、祝福身体健康、孩子繁殖的等,都是专门为人们某些方面利益而设的神。 日本外务省情报官千叶明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家不到1平方米的神社前,他本人却认真合掌礼拜。 这个心理基础注定了日本国民不能从根本上反对参拜。 根据这次小泉参拜当天的民意调查结果,近70%的日本人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但是,据小森阳一说,这样的反对大多是“权宜之计”,并非出于真心。 “媒体报道让日本人觉得首相参拜破坏了日本和中国、韩国的关系,不利于日本的迅速发展,他们反对。 ”。 森先生说。 小森阳一先生的反对是发自内心的。 否则,他不建议来北京和中国知识界交流。 批评靖国神社 小泉参拜时经常说的话是“靖国神社里供奉着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的牌位”。 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半。 靖神社没有骨灰和牌位,只有象征所有死者灵魂的象征物和名单。 这在日本右翼经常使用,记者也没能回答日本人的“谴责”。 因为,应该更了解靖国神社。 2006年8月15日,靖国神社聚集了25万人。 但是在工作日,这里不是热闹的地方。 年前记者参观靖国神社时,那里很冷清,院前南端的入口耸立着青铜制的大鸟居,在日语中被称为“鸟居”。 鸟居和正门之间约有30米,右侧是靖国神社内部的缩略图,左侧是池塘。 按照规定,进入前用勺子加水,分别撒在左右手上,漱口是进入前的准备。 正对大门的是拜殿,拜殿前有菊花纹的白色帷幔。 其背景是情报界经常使用的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 表明日本历史态度的是“游就馆”,取自《荀子劝学篇》“君子居必选乡,游必士”。 沿着游馆内的标识前进,就等于上了日本历史课。 当然,这是一门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历史课,很多地方在中国的屈伏史上,只不过是用逃避责任的语言来表现。 例如,日本将“南京大屠杀”称为“南京事件”,馆内日本进攻南京,守军司令官唐生智下令抵抗,与城一同存亡,但他自己逃跑,证明日军进城后,南京城恢复了曾经的和平与安宁。 据介绍,卢沟桥事件后,1937年7月,宋哲元道歉,但中国的恐怖活动升级。 针对甲午战争(日本称为甲午战争),文案介绍表示中日双方实力为630,000人,日本参战兵力为240,616人。 令人惊讶的是,不是双方兵力的数量,而是日本人准确了数字。 而且日本陆海军的阵亡人数一样准确,但中国军队的阵亡人数“不详”。 在结束游就馆参观的出口处,可以看到包括东条英机和松井石根等甲级战犯在内的日本战死军人的照片。 其中有外国人,是印度的帕尔法官。 在东京审判中,日本为了赶走英美殖民者而不是侵略,写了长达一千页的文案。 纪念帕尔表明了对战争的态度,正如神社正厅的负责人所说,甲级战犯是联合军法庭判决的,但这是他们占领方针的一环,不是日本法律,而是战争的延长。 这种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才是中国和亚洲各国真正担心的事情。 在 出口处,有可以看到多个日本游客信息的签名本,其中多为祈求和平的字句。 其中有些人写道:“看到这个,我知道真的很悲惨,希望今后停止战争。”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这么想。 / h// h// h /
标题:“靖国神社今昔”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