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2字,读完约4分钟
齐山( 1877-1962 )名宗康,字如山,以字去世,河北高阳人。 戏曲理论家、剧作家。
现在,电影《梅兰芳》大受欢迎,像山一样的名字被频繁报道。 正如晚年回忆录中所述,“几十年来,了解梅的人经常提起我”。 年前,剧作家罗颖公感叹道:“俳歌风格如山。” “梅郎妙舞人羡慕不已,费尽心思地以无授见为目标”。 据说原因是看到从罗英公偶到梅宅,画得像齐山一样成正比,教了梅兰芳身段。 之后,发表这首诗的北平《晨报》对此加以摊派:“梅兰芳的名字无人不知,但梅之有名,其实高阳齐山先生的话,世人皆知者不多。”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梁燕在大陆最早研究, 此后,他以戏剧理论方面的建树被学术界公认为“与王国维、吴梅齐名,是戏曲三大家之一”。 因为后来去了台湾,他被人们忽视和遗忘了。 齐梅两人的相识在梨园界是个好故事。 1913年,新崭露头角的梅兰芳在天乐茶园表演《汾河湾》,台上的雪仁贵唱到窑门一段,装饰柳迎春的梅兰芳听从师傅的教导,向内坐着,自己休息。 我刚从欧洲涉猎了西方戏剧理论的齐山观,就像鲑鱼一样在喉咙的夜晚,给梅兰芳写了一封3000字的长信。 “如果有一个身体的话,他就是和他分手18年的丈夫,我简直不能相信他的身世,让他说。 对方滔滔不绝地说话,你却对自己漠不关心? ”他对前传下来的演技进行了如山的坦率批评,在信的后半部分将薛仁贵的唱段分为9个段落,分别佩戴在了自己设想的柳迎春身上。 10天后,我像山一样排队去看“汾河湾”。 谭鑫培唱到那一段的时候,梅兰芳突然站了起来,随着谭嗣音的唱腔,身段、表情被线连在了一起。 戏结束后,谭鑫培对其他人说。 “窑门那段,我唱的有几首,但唱得不怎么样。 怎么会有人说好呢? 小心一看,居然是兰芳那个孩子打扮得那么好! ” 之后,只要梅兰芳在演出,就去看一大堆,看完就写信指导,前后写了100多封。 两人用“通信”的方法分享对戏剧的理解,但绝不见面。 据说梅兰芳出演之前,有时会偷着眼睛看台下,每次都看“又高又黑的40多岁的男性,戴着礼帽,留着胡子”。 直到有一天,梅兰芳写信给齐山,邀请他到家里见面,两人由此预约了来往。 从那以后,齐山正式开始了梅兰芳的戏。 他先后写了《嫦娥奔月》、《黛玉葬花》、《霸王别姬》等26部以旦角为中心的新戏。 后来,他发现了描绘古代舞蹈的辞职信中的动作,做了一个替身,教梅兰芳。 这种合作被后世誉为“珠联”。 “如果梅兰芳没有像山一样相遇,就不一定有今天的艺术成果。 如果不是像山一样相遇的梅兰芳,他在戏剧学上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也不会很大。 ”梁燕评论说。 齐山梅兰芳,如罗颖公、翁偶虹程砚秋、陈墨香荀慧生、清逸居士尚小云。 由于当时依赖幕后文人创作团队,《女形》超越了《生行》成为京剧的主角。 九一八事变后,梅党的两大支柱,“戏袋”如山,与“钱袋”冯庚光就梅兰芳的下落发生了争执。 最后梅采纳冯庚光的意见,移居上海,齐山留在北平,两人至此分手。 此时写给梅兰芳的信如山,子孙读到了悲伤和骄傲的顽固。 “我从民国二年冬天给你写信,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 ……我的大部分功夫,都是为你花的。 ……你迄今为止,艺术每天都在进步。 从现在开始,我觉得好像停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梅兰芳的命运如山。 之后抗战8年,梅兰芳积攒了须明志。 然后像山一样去台湾,梅兰芳离开大陆,天各一方。 建国后,担任京剧院院长的梅兰芳前往各地进行演说、会议、慰问公演,晚年的新戏只有为国庆献礼的“穆桂英挂帅”。 齐则在台湾继续研究京剧,著作丰富。 据悉,排得像山一样在台湾定居后,梅兰芳每逢过年都会来家里看望太太的孩子,并在堂前大礼参拜。 在那个政治气候非常敏感的时代,这很难做到。 1961年夏天,85岁的齐山从广播中得知梅兰芳去世后,“不由得热泪盈眶”。 之后,他举起梅兰芳手写的中堂,总是望着。 据戏曲史研究者赵也介绍,齐梅两人的合作始于那个特殊的时代。 当时,旧文化还没有完全崩溃,新文化还没有形成,艺人和“有新思想的旧文人”就形成了任亦师友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到1937年才形成高潮,以前没有,后来也没有了”
标题:“赏梅勿忘齐如山”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