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8字,读完约7分钟
绿色长城关山月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脚”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小组
《冰脚》设计手稿
山径(中国画)林风眠
兄妹开荒》剧照(摄影)郑景康
国家珍宝(中国画)许进
艰苦岁月(雕刻)的潘鹤
大叶紫薇(水彩画)王肇民
【艺能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艺史诗的开头,到新中国岭南文艺异军突起,到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式”文艺领潮头,百年的广州文艺谱写了气势磅礴的历史和时代画卷。 最近开幕的“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紧扣党的百年主题,是当代文艺精品、历史文献、报纸期刊、名人信牌、音像实物等1000件展品,勾勒出广州文艺的精神气质和快速发展成果,是南国大地革命、建设和改革快速发展过程的艺术缩影。 美术作品在其中变成了一个很漂亮的板块。
与时俱进激发广州文艺的精神气质
近代以来,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文艺的“孵化场”。 广州文艺的迅速发展历史表明,文艺是岭南文化的灵魂,也是这个城市极具活力的要素。 在“时代先声”展览会上评选出的美术作品,标志着准确把握广州文艺的精神气质、红色血脉传承的100年、攀登文艺高峰的100年、为人民创作的100年。 “红色”、“人民”、“时代”是百年广州文艺的底色,也是这次展览会深刻的精神内涵。
经典的文艺作品,都是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任何优秀的艺术家,都必然将全部的心投入时代的洪流。 此次展览主体分为“旱天雷心向光明( 1921—1949 )”、“胜令红棉辉煌( 1949—1978 )”、“风云会南国春早( 1978—)”、“步高新出彩(—2021 )”四章。 四个标题不仅代表了广东音乐曲名,而且正好表现了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将建党百年的主题艺术嵌入展览会的内在逻辑。
“时代先声”展览会的一大亮点是囊括了活跃在抗日烽火的文艺粤军。 他们是延安木刻队的广东籍版画家,就像太行山根据地创办鲁迅艺术文学院晋东南分校担任校长的陈铁耕一样,是被徐悲鸿誉为“中国新版画界巨星”的古元。 他们也是以相机为武器的广东摄影师,拍摄了沙飞、石少华、郑景康等多种军事、民生、社会主题素材的照片,记录了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和沦陷区人民的生活。 他们的作品正是因为敏锐且正确地应对了时代主题,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方向性。 今天,再次凝视前贤,我们仿佛穿越到了时空空的“港口”,面对历史的现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抗争中站起来的伟大力量,被作品中丰富的感情、饱满的张力深深地感动了。
事实上,用艺术方法淬透时代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正是广州百年美术的精神从以前就流传下来的。 展品中有两幅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油画,《永恒停战》中塑造的鲁迅形象,以其刚毅的面孔、不折不扣的神态、肃然起敬。 《我是海燕》中勇敢乐观的女兵形象,面对生活的无限力量,体现了广州文艺继承和捍卫的“艺术语法”,也充分展现了广州文艺的“中国价值”。
创新中生动的南国娱乐圈语境传承
百年的历史,既是奋斗的历史,也是创新的历史。 在许多人的心中,“广州”这个字是和“创新”“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是“如同木棉花盛开红色的火”的所在,敢于承担的精神正在传播。 这里也是春风拂面的地方,洋溢着奋勇争先的气象。 开放包容、融合创新是广州的城市文脉,也是百年广州文艺的活力之源。
“时代先声”展览会广泛汇集了广州美术的快速发展史料,置于统一的主题和结构之下,呈现出充满活力的艺术版图,清晰地展示出广州美术的创新之脉、快速发展之路。 早在16世纪,西方油画艺术就在广州流传。 孙中山被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广东人李铁夫是中国率先向海外学习油画的艺术家之一,此次展出的“未完成的老人像”等作品,充分展示了他对油画的妙技、语言、精神的深刻理解。 进入20世纪,林风眠提出了“中西和谐”,试图将西方现代绘画与以前流传下来的水墨画法融合,不仅形成了卓然独立的表现风格,还为中国现代美术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20世纪初崛起的“岭南画派”致力于提倡和表现的也是“折中中西,融古今”的思想。 从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到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司徒奇,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声名远扬,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岭南画派艺术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探索到的眼球延伸到美术的高度和深度,使广东画坛达到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广州美术通晓中西精神,通过照片和书法也能得到佐证。 照片是舶来的,书法是本土的,但在广州这片土地上获得了精神上的一致性。 这就是外来艺术本土化和本土艺术现代化的“双螺旋”的前进道路。 此次展览梳理了中国摄影史的几个最初动态: 1844年中国第一家照相馆诞生。 1922年创办中国第一本摄影刊物《摄影杂志》,将中国摄影发展为独立艺术。 广东人康为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表达了“尊碑”的艺术理念,开创了岭南书坛求新求变的一贯主张。 回首百年,广州美术积极拥抱变革精神,自觉投身中国文艺从前向现代转型,依托文化自信,将“风气之先”的特点发扬光大,保留至今仍滋养着人们心灵的岭南艺术精品,再次成为后世“文艺精品”
依靠新技术寻求大道视觉艺术的时代面貌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永恒的价值。 目前,现代审美已经离不开技术和媒体因素,艺术的快速发展与技术变革、媒体变化密不可分。 广州美术的创新精神,同样体现在对技术的敏感和新媒体的探索运用上。 从笔墨、画布到摄影软件,从架子到屏上显示,技术和媒体不是广州美术的被动载体,而是推动变革的积极力量。 在这次展览会上,为了这些充满“新”的艺术,多占用了空的时间。 从原创动画《喜羊羊》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脚”,再到“最文艺广州在哪里”的全国手机摄影大会,响起了广州艺术追随技术和媒体变迁的有节奏的声音,展现了技道和时代的新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文案囊括了百年广州文艺的所有门类,但从展览本身来看,《百年广州文艺》具有整体视觉效果。 如果时间轴线结合文艺的进程和成果,在整体色调、动态流线和局部细节的加持下转化为视觉对象,那么展览本身就具有美术性。 另外,展览会还专门设立了“广州文艺经典影像馆”,利用自媒体技术设立了vr展馆。 观众可以置身事外。 另外,通过手机扫描和名作照片,可以浏览作品背后的故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视听感觉。 展示区的物理边界逐渐消除,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淀的审美意蕴也越来越浓,人们可以根据牵引视觉的鉴赏逻辑,完成多官能共鸣的审美体验。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十字路口,面对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期待广州文艺传承优秀以前传下来,努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歌颂新时代,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弘扬新精神。
(作者:胡一峰,系《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部主任)
标题:“木棉花开红丹丹”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