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6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周翠
9月19日,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张在京举行的第232次银行保险业例行记者会上,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为主题,介绍了浙商银行参与金融扶贫的情况。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世纪目标的关键一年。扶贫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浙商银行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注重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两个层面,积极构建加大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投入的长效机制。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鲁珍表示,为了让金融活水真正惠及贫困群体,浙商银行继续伸出服务触角。一方面,它在机构网点布局上向贫困地区倾斜,率先在咸阳、陕西、凉山、四川、甘肃等贫困县较多的地区开展。天水等地区设立二级分行,加大对重点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派驻贫困地区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骨干员工被送到村里上学,工业和教育人才被落实到扶贫工作中。
截至今年6月底,浙商银行共捐赠7921万元,其中2018年捐赠金额为1328万元,捐赠比例(捐赠金额/净利润)在大中型银行中排名第二。
金融“贷款”促进工业扶贫
商业银行参与扶贫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浙商银行大力实施工业扶贫,以长效机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浙商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叶海静表示,在四川和甘肃,浙商银行采用“银行+担保+企业+农户”的模式,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解决了当地种养业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帮助贫困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家庭收入。
四川省凉山是扶贫的重点地区。德昌魏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草莓、桑葚、芒果等水果及农产品种植、保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2017年6月,该公司计划扩大600英亩的草莓基地,但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浙商银行梁山支行了解情况后,按照“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农”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迅速为企业投放1400万元小额贷款,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农”的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带来的双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据张介绍,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创新银商扶贫长效机制,浙商银行正在搭建一个网上平台,引进大量优质客户和本行员工,在线购买和分销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民的种养业产品。
教育帮助穷人,灌溉“希望之花”
如果说工业扶贫是面向现在的,那么浙商银行十多年来实施的“教育扶贫”则更着眼于未来,希望能给贫困地区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据悉,浙商银行在2004年成立时,以捐款528万元的“雏鹰腾飞——浙江千穷助学计划”取代了开幕式。从而形成了“勤恳做事、公益扶贫”的优良传统,鼓励分行为扶贫捐钱节省开业典礼费用。截至2019年6月底,本行已为新设分行开业及周年庆典捐赠人民币2100多万元。
每年秋天,该行都会举办“浙商银行彩虹工程”,这是一个大型的公益救助项目,已经持续了13年。不仅员工积极参与,还有大量关心的人参加了活动。到目前为止,“浙商银行彩虹工程”已经从社会各界募集了约2251万元的捐款,并结对资助了2万多名贫困学生。
为了建立配对帮扶贫困小学的长效机制,我行近日下发了《关于建立配对帮扶贫困小学长效机制的通知》。一方面,对配对贫困小学的帮扶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另一方面,原则上要求国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分支机构根据当地条件和政策选择一所贫困小学作为长期定点救助对象,并在资助贫困学生、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做出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进全方位持续资助,建立和完善结对资助的长效机制和更加成熟的“教育扶贫”模式,使慈善资助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持续惠及更多贫困学生。
“我们必须建立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继续帮助扶贫,让公益遗产逐渐成为浙商银行的文化。”张对说道。
标题:浙商银行: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