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9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证监会保监局:
仔细评估风险
理性投资私募
作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了解资本市场的规章制度,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做出投资决策,并在投资后持续关注和监管私募股权管理机构和托管人。私募股权投资有哪些预防措施?
1.警惕宣传“常规”。高风险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本质属性,揭示风险是私募股权机构的义务。投资者应警惕过度包装和过度宣传其业务、不敢或故意回避谈论风险和隐患的私募机构。在私募股权基金的销售中,通常有以下宣传“套路”:
首先,这封信不恰当地加上了“登记和备案”。一方面,私募机构的注册不是行政审批,而是事后注册。经理宣传私募机构是经中国证监会或基金行业协会批准的正式许可金融机构,私募基金是合规投资产品,误导投资者,不应轻信。另一方面,注册是对申请文件的正式审查,它只要求申请文件的完整性和标准化。基金行业协会不审核私募机构的实质内容,也不设定许可门槛。基金管理人利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将注册和备案等同于监管机构在公示中的信用背书,利用备案信息进行信用自我提升是违法的。
第二,“托管人托管”不正当的信用增级。私募股权基金不需要强制托管,托管人的责任也不完全等同于经理人的责任。基金托管并不意味着基金已经进入“保险箱”。投资者不应该迷信“托管”,要警惕管理者利用“xx银行/经纪公司托管”作为宣传伎俩,不正当地增加他们的信任。
第三,其他非法宣传“套路”。例如,宣传承诺保护收入或高收入,并定期支付利息;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进行虚假宣传,利用家庭欺骗等手段骗取投资者资金;宣传基金产品设置多重信用增级,特别是投资对象大股东个人信用增级和关联机构信用增级;利用MLM销售建立庞大的销售团队、众多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点,并提供高额销售奖励。你可以通过介绍你周围的人来购买基金,或者为老年人购买基金来送诸如iphone和电视机之类的礼物来获得高额佣金。
2.购买渠道应该是正式的。千万不要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要警惕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非法集资。私募基金经理及其产品应在基金行业协会注册,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前在基金行业协会官方网站查询。购买私募产品时,应仔细阅读相关的产品介绍,以了解您购买的是谁的产品、您与谁签约、资金分配到哪里以及投资到哪里等。不要被所谓的高回报所迷惑,记住“你感兴趣的是别人的收入,而别人在想的是你的本金。”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咨询基金行业协会或监管部门。
3.投资应该量力而行。一是判断我的资格。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最近三年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个人平均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并具有足够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投资者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判断自己是否符合合格投资者的标准。二是评估风险承受能力。私募股权基金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也有初始投资的门槛要求。因此,当你认购私募股权基金时,你应该评估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你买不起或者风险承受能力弱,你应该小心购买。
4.事先了解细节。目前,有许多注册的私募机构。认购前,投资者可在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官方网站上查询私募机构及其注册私募基金的基本情况,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工商注册信息。
首先,初步判断合规水平。投资者可以登录基金行业协会网站获取相关信息,结合注册信息的质量对私募机构的合规经营情况做出初步判断,也可以查看监管部门是否对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了监管措施。
二是了解实践能力。目前,许多没有证券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人已经转向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他们的初衷是打着私募股权基金的旗号从事非法活动,获取非法收入,从成立之初就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因此,对公司执业能力的判断不能仅仅基于办公空间的装修等级和员工的着装质量,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公司高管的学历和经验,对员工没有执业能力的私募机构要谨慎。
第三,仔细看看合同。包括但不限于:①在审核合同时,注意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合理,合同是否完整,是否有缺页等异常情况,仔细阅读条款,要求经理及时解释他不理解的概念和模糊表达,警惕短期和定期的利息支付,不要被各种夸大和虚假宣传所蒙蔽。对于一式两份的合同,检查每份合同的内容是否完全一致。②注意期限与收入的匹配。私募股权基金,尤其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期限长,"短期高利润"往往不符合股权投资的特点。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很大,如“庞氏骗局”,这需要警惕。
5.做出理性和谨慎的决定。许多机构以高回报吸引投资者,甚至以私募股权基金的名义进行欺诈和非法集资。因此,投资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高回报的吸引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资,自觉抵制“一夜暴富”、“快速暴富”、“高回报无风险”、“保本保利”等噱头诱惑,多怀疑少碰运气,牢固树立“投资有风险”的理念,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谨慎投资,避免上当受骗。
6.投资后应持续关注。投资者认购私募基金产品后,应密切关注私募基金产品的投资和运营,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照约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发现基金管理人失去联系或出走,基金财产被侵占或挪用,基金存在重大风险时,应及时向基金行业协会或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地证监局报告,或在争议发生后及时报告。通过仲裁和诉讼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发现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欺诈、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应当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告。
(中国证监会保监局出资)
标题:证监会投保局:审慎评估风险 理性投资私募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