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6字,读完约2分钟
然而,从货币政策的长期和最终目标来看,负利率的长期效果并不理想。陈指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低利率扭曲了价格信号功能,削弱了利率政策的传导效果。利差和利润的下降将降低银行的放贷意愿,这不利于促进产出和通胀、清理市场和有效配置资源,甚至损害央行的政策声誉和信誉。第二,低利率会加剧资产泡沫,扩大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这不仅会增加系统性风险,还会扩大贫富差距,加剧全球民粹主义倾向。第三,它影响了银行的利润,减少了保险公司和养老机构的收入,增加了养老体系的负担,损害了微观主体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第四,不利于国际政策协调,容易引发竞争性货币贬值和金融动荡。
因此,在低利率已成为全球经济常态的新环境下,中国应珍惜与中高速增长相匹配的正常货币政策空,警惕低利率引发的资产泡沫风险。陈说,要充分发挥市场通过价格杠杆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为下一步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危机做好技术准备。
陈还表示,加强金融领域环境风险分析是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和宏观政策有效框架的重要环节之一。
陈表示,气候变化的宏观金融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实物风险,即未能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第二,转型风险,即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为控制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有效政策和行动所带来的金融体系不合适的风险。这两类风险将通过资产重估、资产负债表、抵押品价值变化、风险头寸暴露、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预期波动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关注气候变化中的金融风险。
“一方面,加快制定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在中国六个试点地区加强试点和总结,提高绿色金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金融体系的未来适应性;另一方面,我们深入研究了“碳交易-企业-银行”的压力传导路径,并以山西省为样本,测算了气候变化对煤炭、冶金和火电行业财务指标及相关财务风险的具体影响。”陈对说道。
据了解,在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三个命题上:第一,气候变化对金融业不同部门的不同影响和政策应对;二是气候变化风险对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第三,将气候变化风险作为参数纳入中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柱”监管框架的可行性及框架修正路径。
标题:应更加珍惜与中高速增长相匹配的正常货币政策空间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