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素有“民歌的海洋”之称,来自山西、陕西、蒙古、河北的原生态民歌人才曾在民歌的海洋中游弋。昨晚,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晋陕蒙冀原生态民歌人才培养”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华夏剧院举行。学生们拿出了他们最好的作品和状态,向老师和观众报告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接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
42名专家集中在30名学生身上
山西民歌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民歌种类和作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影响深远,在中国首屈一指。由于地理上的联系和相似的民俗,山西、陕西、蒙古和河北的民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你有我,我有你”的渊源关系。9月15日至10月16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开展了“晋陕蒙冀原生态民歌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第一个高水平、跨区域的原生态民歌人才培养项目,旨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加强中西部地区民歌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与互动,探索原生态民歌艺术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机制。
项目集中授课一个月,聘请、、聂、、曹文恭、李文平、刘改玉、高等42名国内外专家教授授课62次。这些教师不仅是活跃在当今文坛的一线艺术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歌手。学生们还观看了五部优秀剧目,如大型说唱戏剧《解放》和音乐剧《山里瓦》。12月3日至12月9日,学员前往山西民歌之乡河曲、左权,与当地艺术团举行两场演出,向老民间艺人学习,从原生态土壤中挖掘艺术矿藏。这30名学生都是实力雄厚的民谣歌手,目前活跃在表演的第一线。其中两人在国际声乐大赛中获奖,其中张宏莉获中国民歌大会第三阶段奖,6人获中国本土民歌大赛奖,7人获山西兴化奖,4人获晋陕蒙冀民歌大赛奖,部分人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毕业的那一刻,山西学生张宏莉说:“在这段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有一个使命。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共同努力。”内蒙古学生王力感谢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平台。“它不仅是我们艺术的修养,也是综合素质、文化、美学和音乐理论的升华。”
民族文化基因保存在小调中
在昨晚的毕业报告演出中,国家一级导演、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王建军应邀担任艺术总监,省内相关专家策划创作。
表演分为三个章节,学生们演唱了20多首经典民歌。《世界九十九湾黄河》、《割莜麦》、《想吻》、《溪口恋》、《桃花红杏白》等民歌充分展示了民歌的永恒魅力和新时代的时代新声。张宏莉在终曲中演唱了《小老阳,你活得很好》。“天上下着雨,但是没有树就很难生存。小老阳,你活得好好的。”歌曲中所唱出的右玉的“植树精神”表现了原生态的粗犷,但却直接触及到了人们的内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晋陕蒙冀原生态民歌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人、山西华夏根艺术团团长王说,民歌是母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山西民歌历史悠久,传承良好。它们有优美的曲调,广泛的含义和深刻的情感。“在小调里,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传密码被不经意地保存了下来——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要‘翻山越岭找你’,只要‘烧个酒壶,挖口饭,对你哥哥来说还不算太穷’,如果你想一个人呆着,你就要‘三天不见,两天不见’。”这些真挚感人的感情被中国人接受和认可,这就是文化自信。我们的记者陈新华
编者:于涛
标题:听,原生态民歌里的文化基因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