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天龙山的人总会后悔,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龙石窟造像残缺不全或仅存,这种“看不见”的悲伤使天龙山笼罩着淡淡的悲伤。
“寻宝——天龙山石窟海外佛像绘画展”昨天在太原美术馆举行。张金凤出生在太原西山脚下,7年间画了近80尊天龙山石窟造像,选了78件作品和10多部手稿,并将其汇集到本次展览中,将这些“看不见的”造像详细地呈现给了太原人。
此次展览也是太原美术馆独立策划的一次地方性展览,策展人王鼎担任策展人。王鼎说,展览的意义有两层。“我们有机会一睹遗失在海外的天龙山石窟精美造像的魅力,了解古人的艺术创造和工匠的精湛技艺。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对海外文物的追求,促进珍品尽快回归故里。”
越不完整,越渴望完成
天龙山石窟主要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崖腰,有1500多尊佛像、1144个浮雕、沉箱和人像。天龙山石窟雕刻于1400多年前的北朝和东魏。北齐、隋、唐以后,共有25个石窟并存,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天龙山石窟被外国寻宝者和日本人掠夺和破坏,大量精美的雕像在海外丢失。
天龙山石窟的发掘时间不同,以唐代为最多。其中,东魏石刻比例适中,形象逼真,生活氛围浓郁;唐代石刻生动优美,衣服用刀法洗练。本次展览中所画的石窟造像从魏晋至唐代。
张金凤偶然遇见了天龙山的雕像。2010年,外国朋友来太原游玩,张金凤带他去了天龙山。结果,他的朋友们非常失望。"没有图像就看不到风化的遗迹和洞."这刺痛了张金凤。天龙山石窟的辉煌如何被“看见”?2011年,在收集了海外遗失的天龙山石窟雕像的照片后,张金凤开始绘制雕像。2013年,太原市美术馆馆长王鼎到晋源区调查“非遗”时,听说有个叫张金凤的年轻人在家做佛像画。“我看见他在一个小农舍里,他家的墙上有几幅画。天龙山石窟雕塑栩栩如生。”这触动了王鼎的童年记忆。“我上小学的时候戴着红领巾,爸爸带我去了天龙山,看到很多只有身体没有头的雕像,很奇怪也很难过。看到张金凤的肖像绘画,我们可以看到原雕像的梦想。”王鼎与张金凤达成协议,坚持绘画,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后举办展览。
上面是一幅画,下面是一幅真实的画
2017年底,张金凤完成了近80件雕塑和绘画作品,并开始了展览策划。“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尝试,大家可以看到天龙山上有这么美丽的佛像,我们太原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太原美术馆展览部的张伟说,这次展览的展示方式与以往不同。“上图为一幅肖像画,下图为一幅天龙山现状图,便于直观对比。”
展览标志的设计也运用了头脑。可以看出,每一个展览标志都说明了画中的雕像来自天龙山脉的哪个山洞,作品来自哪个朝代,存放在哪个国家。“为什么说‘现在’而不是‘收藏’呢,因为这些雕像是在那个时候被偷的,说‘收藏’就相当于肯定它们的合法性。这些珍宝的主权永远属于我们中国。”展览的题目是“寻宝”,它也寄托了太原人的希望,希望这些失去的珍宝能够回来。
展品中,有一幅天龙山21号洞北墙中央的佛像,很能说明问题。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有25尊据说来自天龙山石窟的雕像,包括许多天妃、菩萨、弟子和来自石窟2和3的供养者的浮雕。其中,第21窟的坐像是天龙山石窟中最完整、最精美的佛像。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哈佛大学偶然发现了这座雕像,他萌生了去天龙山实地看看的想法。1992年和2017年,他两次来太原杨振宁,两次去天龙山。他说,虽然他去过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国宝,但山西独特的文化和石窟雕塑从未被忘记。
绘画恢复了雕像,从人民的力量
在这些画中,张芊芊最喜欢的是站在天龙山第六洞左侧的菩萨雕像的上半身。“张金凤的绘画材料是彩色的铅和墨水,我个人更喜欢墨水,它能更好地表达雕像的石头纹理。”此菩萨如唐,可说是巅峰之作。”菩萨微微侧着头,仿佛在思考,她的脸圆润而安静,温柔而威严,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就像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我们仍在争论她到底是笑还是不笑,她是悲伤还是快乐。”因此,一件好的艺术品是有想象力的空,你喜欢它,因为它符合你自己的情感。”
张金凤对天龙山石窟的“修复”是“描绘”,不同于三维修复。201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启动了天龙山石窟项目,对中国境外的雕像进行三维数字扫描成像并建立模型。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在天龙山文物托管的赞助下,也对石窟进行了扫描,最终结合石窟和失传雕像的3D信息,实现了石窟整体原貌的数字化重建。可以说,与学术研究相比,张金凤的“康复”来自民间实践。
"正是张金凤坚持这样的绘画探索,并做出了惊人的成就."王鼎说,将来他希望在天龙山上建立一个艺术博物馆,展示陕西绚丽多彩的雕塑、石雕、木雕和砖雕。“没有收藏的地方,好东西就会丢失。通过特殊的场地,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三件雕塑的收藏,使山西文化瑰宝成为人民共享的资源。”
本报记者陈新华本期摄影王伟
编者:于涛
标题:心摹手追 纸现瑰宝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