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圆明园专家刘洋(音译)已经在圆明园搜寻散落的文物20多年了。从15岁起,刘洋就断断续续地整理着散落在圆明园的文物。大学毕业后,他自费寻找散落在国内外的圆明园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20岁出头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在圆明园遗失了大约80年的汉白玉鱼,并推动了石鱼的自由回归。
23岁时,他如愿以偿地在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他说:“每次走进圆明园,我心里都有那种兴奋,就像回到家一样,就像12岁第一次走进圆明园一样。”别人可能想象不到,我去圆明园工作,就像一个孩子去了迪斯尼一样。”从北京到其他地方,再到海外,刘洋在过去的20年里从未停止过寻找。
白玉鱼的发现
一个关于圆明园历史的展览触动了他的心,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爱上了圆明园,每隔一个月就乘公交车去圆明园的书摊找书。只要是一本关于圆明园的新书,他就必须为自己保留它。
然而,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已经面目全非,书中提到的一些文物实际上散落在北京、全国和海外。中学时,刘洋利用业余时间参观了北京圆明园的文物收藏点。“整个北京都结束了,我觉得我没有上瘾。”
从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制作专业毕业后,刘洋没有找到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寻找散落在国内外的圆明园文物。2003年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走在街上,路过西单的大铁钩胡(Big Scale Hook Hu),在一个院子开门的时候,无意中瞥见一条大石鱼,但人们很快就关上门,拒绝出示。
被激起食欲的刘洋在院子里转了三个月。一天,大门完全打开了,石鱼完全露出来了。一位老太太正在扫地。刘洋上前征求意见,开始拍照。然而,当时他根本没有把它和圆明园文物挂钩。
一年半后,在写一本关于圆明园的书时,刘洋突然转向一位法国摄影师拍摄的石鱼特写。他比较了一年半前在院子里拍的照片,但没想到是散落在圆明园的石鱼。
这副汉白玉鱼原位于圆明园大水法门前,至今已遗失约80年。2007年,在北京奥运会的背景下,石鱼归还圆明园,这是历史上第三件无偿归还圆明园的文物。当时正值圆明园300周年,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圆明园借此机会启动了“圆明园文物返还文物保护工程”。
圆明园作品
刘洋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2004年,23岁的他碰巧在圆明园管理处工作。在他看来,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机会。
当时,他没想到有一天会反击。他只想去圆明园工作,“不劳而获”。将近15年后,他仍然认为这是当时追随自己内心最正确的选择。“那时,没有妻子和孩子。小时候在北京吃吃喝喝,来到圆明园。”
他一直认为在圆明园工作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其实,我性格不好,京子,外向而傲慢。加入公司后不久,我在食堂吃饭,和排队的人聊天。那个人对我说,你认识刘洋吗?小心他。其他人认为像我这样的人能在公共机构呆上三个月,超过他们自己,这是一个奇迹,但我已经呆了将近15年。”刘洋说道。
在圆明园工作不是工作要求,而是一种爱好。他每天下班后都写自己的东西。第二年,刘洋出版了一本关于圆明园的书。以自己的名义出版一本关于圆明园的书是没有先例的,后来他接连写了几本书。
出国做研究
作为第一批网民和高中生,刘洋从1998年开始上网。互联网为全世界的圆明园爱好者打开了一个大平台。虽然这个群体不大,但他们都知道一两件事,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线索网络,这对他的早期研究有很大帮助。
因为很多材料不在中国,刘洋每次出国都是自费寻找。这是最难的部分,他说:“对我来说,伦敦和巴黎必须找时间去博物馆呆一天。”
刘洋专门研究老照片和散落的文物,但他却在苦苦挣扎。“往往没有办法开始,只有整个世界可以收集和积累一点点,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即使是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也只研究了冰山一角。”他经常不得不花巨资从拍卖行购买百年老照片。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积累了数百张旧照片,几乎所有的都是唯一的版本。他认为照片是最好的证据。
年轻的刘洋现在是北京历史、地理和民俗学会副会长。对此,他说:“70岁以下的人可以是法人,我们的几位副总裁和董事都是70岁以上的人,所以我只能担任法人和副总裁。”
他在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了近15年,他在圆明园管理处的工作给他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近年来,圆明园的考古发掘一直在进行。“我赶上了(在一个好的时间),总是有一些圆明园的发现,这引起了我的兴奋。当我看到那些文物时,我心想:“又见面了,老朋友。”很多时候,我可能会否认自己或现有的理论。“谢启山
编者:于涛
标题:80后刘阳寻觅圆明园文物20年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