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融合——长城文化展”昨日在山西博物馆主馆一楼开幕。这是文物大省山西首次举办以长城为主题的文物展览。与内蒙古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共展出276件文物,其中包括51件一级文物,从战国到近代,展示了长城的建筑和历史,以及长城内外的生活和以长城为纽带形成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四省的长城文物都来了

雄伟的长城像一部无声的史诗,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长城的历史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

据山西省博物馆馆长张元成介绍,山西长城遗迹丰富,历经八代,全长1400公里。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护着民族精神。去年,山西省博物馆在创作了“黄河、长城、太行”三篇关于文化旅游的优秀文章后,开始策划这次展览。

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此次展览收集了山西、内蒙古、甘肃和辽宁省与长城主题相关的文物。它分为三个部分:城市的东角横跨西塞,边境城镇内外的彩霞,和琵琶为一个新的声音跳舞。陕西省博物馆藏研部赵说,以前也有以长城为主题的展览,中国也有专门的长城博物馆,一般都展示长城本身。“碰撞、融合——长城文化展”的特点是延伸长城的文化内涵,通过精心的文物展示展示长城内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

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第一单元介绍长城本身。长城是一个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由连续的城墙和匹配的通行证、城堡和烽火台组成。长城防御工程包括烽火台、死后传输、土地清理和部队清理系统。第二个单元是指长城地带,分布在长城内外农牧交错带。生活在长城地带的人们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不断地融合在一起,这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多元化和统一。第三个单元是关于长城的保护,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皇冠车载枪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四省(区)博物馆的长城精品文物。其中,内蒙古博物馆出土的唯一完整的阿提拉王冠、鹰形金冠、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明代九面图、甘肃省博物馆藏的东汉青铜战车、山西省博物馆藏的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木漆画以及我国最早的火炮——洪武十年(1377年)平阳魏造铁炮,都是珍贵的公共文物。近年来,新洲九园岗北齐壁画墓出土的部分壁画也首次在展览中展出。

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内蒙古博物馆副馆长傅宁介绍说,鹰顶上的金冠是全镇的瑰宝。鹰冠有“草原珍宝”的美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顶匈奴首领金冠,代表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1972年冬天,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杭锦旗阿鲁柴登,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匈奴金银器皿,它们是两千年前阿提拉的遗物。各种金饰主要反映马、牛、羊、鸟以及老虎和狼,这在中国匈奴考古史上是罕见而重要的发现。这顶鹰冠由一顶鹰形金冠和一条金冠带组成。头顶雄鹰采用圆雕技术,俯瞰狼和羊的战斗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草原民族的狩猎生活。

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了漆画木屏《烈士传》。这是坟墓屏幕的一部分。采用铁线条渲染绘制技术,板面涂朱砂漆,线条用黑漆绘制。颜色很丰富。漆画的屏风用榫卯连接,正面和背面都绘有精美的漆画。从绘画技法和风格上看,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非常相似。北魏漆画上的大铭文和大字是罕见的墨迹。鉴于文物的特殊性,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漆画仅展出一个月。

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1月1日。在展览的同时,山西省博物馆还将推出手工免雕纸模制作、系列讲座、馆内小教室等教育活动,以及“莲花开与黄油”、“丝绸之路文明”、“民族脉搏长城”三大系列40余项文化创新。我们的记者陈新华

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编者:于涛

标题:走,到省博看匈奴王金冠去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