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4字,读完约2分钟
校园来信 有一本学术期刊叫《大众电影》 刘福利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11-2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我们有一门课叫广播电视节目研究。根据教育处的要求,期末考试的试卷中必需要有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等题型。这样的题型,如何来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没有办法,老师也只能在我们面前发发牢骚。
我本科学的就是信息。当时的任课老师也说过,教育处有规定,期末考试必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题型。为了凑够题型数,一点填空、选择甚至评估是非的题目都上阵了。信息这个学科,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没有直接的答案。但一点填空、选择、评估是非、名词解释、简答等题型,本身就要求答案比较死。如何办?单纯地应付这种考试,倒也不难,拿课本去背就是了,但这样的考试到底有多大意义?
老师的这番牢骚,也让我想起了最近一条受到争议的信息,即北大、清华等名校增加硕士生推免比例。增加推免比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试分数难以反映学生实际水平。而且,文中还要点用信息传递学的例子作为佐证。比如,一名考生曾连续4年报考清华大学信息传递学院,第四年他以高达400多分的初试成绩入围复试,又因考官打出“不合格”的成绩最终未被录取。面试记录中有一段对话令考官记忆深刻:“有考官问,你看过那些信息学科的学术期刊?这名考生答,看过《大众电影》。”
那么,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全在学生吗?出题的老师是否也有责任,或者是某些高校也给出题的专业课老师规定了试题的套路,以至于其难以考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其他专业我不清楚,但就信息传递专业来说,有很多学校——包括全国知名院校的信息传递专业,出的题目都非常呆板。名词解释、简答之类的题型非常普遍,真正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不多甚至很少。这样的专业命题,学生本身就不需要去看本专业太多的学术刊物。
如果考试试题跟本专业的学术期刊、最新学术动态结合得比较紧密,那么,考400多分的学生不知道本学科的学术期刊是不可想象的。
总体来讲,我是赞同增加推免比例的。前提是,在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还需要理清其中的原因。这不仅仅是因为单纯的考试难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还因为死板的、不符合学科规律的考题方法本身,就难以衡量出学生的水平。
标题:“有一本学术期刊叫《大众电影》”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