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8字,读完约4分钟
民间出版奖授予云南山区诗歌赤子
樊忠慰:用生命寂寞保卫文化贞操
2004年11月07日 16:37:50
本报记者 张文凌
诗歌写作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灵性和卓越想像力”。
11月1日,瘦弱、腼腆、剪一个娃娃头的樊忠慰在昆明接受了这个奖。36岁的他成为“王中文化奖”设奖7年来最年轻的一位获奖者。
“王中文化奖”是云南省惟一一个由个体设立的民间文化出版奖,每年授奖一人,奖金一万元,评奖对象为居住在云南、有广泛影响很大的文化人。设奖人王中是一位律师。这个以独立著称的民间文化奖设立7年来,因为获奖者杰出的才华和非凡的创造,使这一奖项有了高度和分量。它不仅给获奖者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民间影响很大,而且也成为云南省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民间文化活动之一。
“王中文化奖”首届获得者、被视为中国第三代诗歌首要代表诗人的于坚说:“这个奖是感觉性的,是对文化人的民间感觉。一个体的独立精神和在民间的影响很大不可量化,只能感受。”
显然,今年樊忠慰的获奖,就再次体现了“王中文化奖”对这种感受的体现。
从1991年起,樊忠慰的诗开始不断刊发在《诗刊》、《星星》、《十月》、《人民文学》等国内大型刊物上。仅《诗刊》一家这些年来就为他发表了50余首,互联网上也在流传他的诗。这在写诗的人群中是少见的,而且诗人生活的小县城还那样偏僻、闭塞。多个人到樊忠慰的家乡盐津,除了带特产苦丁茶外,还要带上一本樊忠慰的诗。他成了盐津的一张文化名片。有评论家认为,“樊忠慰在云南诗坛乃至中国诗坛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同龄人中,樊忠慰的经历与其它的不同。
樊忠慰是云南昭通盐津县人。1990年毕业于昭通师专,后一直在盐津一中任历史教师。1991年夏天,樊忠慰突然出现幻听、思维鸣响等症状,经诊断,他患上了精神病。但樊忠慰不愿接受这个现实。由于身体不适,樊忠慰已病休多年,这倒给了他充裕的时间写诗、读书。他说:“10多年的疾病累及父母和亲友,让我惭愧和自卑。但诗拯救了我。”
樊忠慰的好朋友、云南作家雷平阳说:“樊忠慰有过被别人出卖和误解的经历。但他不是一个痛不欲生的人,他的痛苦并不想让别人看到,他不需要用他的苦难去打动别人。”
写诗逐渐治愈了樊忠慰的病。他说:“我孤独地在盐津写诗,写诗是我治病的过程,缓解了我精神与现实、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以及焦虑和冲突。作一个没有被精神病摧毁的爱诗者,我会一再下去。”
樊忠慰独行于故乡的山水天地间,近于喃喃自语地与自然和山外的世界对话,追求着情感的真实。《诗刊》副主编李小雨说:“读樊忠慰的诗,我总感到是对生命本质提升的极致,有一种向上飞的力量。那种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沉于幻想,而饥饿和疾苦又给他带来身心的创伤,使他更能清楚地触摸到生命的颤动。”
2001年,樊忠慰的诗集《绿太阳》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全国引发的反响出人意料,有评论认为它是“中国近年来诗歌创作的顶峰之作”。
2004年1月,樊忠慰因《绿太阳》获得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二等奖。云南作家潘灵说:“就凭那句‘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他就该获奖。他写诗就像炼丹,去掉了全部的杂质。他的诗是生命之骨炼成的丹。”
11月1日,在“王中文化奖”颁奖会上,人们争着用各种方言朗诵樊忠慰的诗。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极度内向的年轻诗人,竟然当众大声地说出:“我多么希望有一个姑娘,心甘情愿地嫁给我,让我不再孤单和慌张。”
显然,樊忠慰是清醒的。他说:“诗歌换不来金钱和权力,也换不来爱情和女人。但它能唤醒情感,滋养精神,发掘思想,昭示真理。诗歌使人谦卑而精明,也使人骄傲而愚蠢。”
人们认为,“对于当下的生存,樊忠慰仿佛完全是不在场”。他游离了我们的时代,他的诗歌因为此不具有文化概念上的先锋性。但是,“哪些针芒一样有穿透力的生命激情,那种剔出了时尚和尘嚣的纯洁,对于每一个有过诗性体验的人,无疑是一道注入心灵的彩虹”。“在文学艺术不断世俗化和商业化的今天,当一点平面的语言妙招在炒作中日渐占上风的时候,樊忠慰是一个用生命的寂寞和孤单保卫着诗歌贞操的斗士”。
标题:“樊忠慰:用生命寂寞保卫文化贞操”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