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6字,读完约6分钟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可以用来描述尖草坪区科技实验小学科技教育的特点。

作为一所原创企业学校,尖草坪区科技实验小学有着非常朴素的气质。学校里没有那么多“高级”功能房间,走廊和教室里也没有那么多漂亮华丽的墙贴。然而,这并不妨碍孩子在阳光下成长。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和答案,在“游戏”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玩”中思考,掌握科学方法;体验“玩”并提高学习能力。在区、市教育局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从薄弱学校到科技教育特色强校的跨越式发展。校长吴进锋阐述了科技教育的理念:“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注重儿童的动手实践,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播撒创新的种子

“玩”进小小发明家

“阿姨,你能过来看看我的小发明吗?”最近,在尖草坪区科技实验小学家长开放日,展示了许多学生的小成果和发明。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庞主动向家长发出邀请,他落落大方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到他举着一个小作品,里面有两只筷子和10个空小玻璃瓶,他的声音清晰地说:“这是我用废弃的小瓶子做的‘玻璃桶’。现在,每个玻璃瓶都装满了水,水位是不同的。敲每个小玻璃瓶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如果你不相信,听着..”他用过一个。

播撒创新的种子

然后,他神秘而自豪地说:“我有一个新发现——用嘴吹瓶口,它的声音更好。”果然,他吹出了一个更悦耳的声音。最后,他总结道:“当你敲门时,你利用水的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当你吹气时,你利用气流的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从创造到生产,到总结原则,这是他自己的“成就”。

播撒创新的种子

这样的“小小发明家”在尖草坪区科技实验小学随处可见。

刘发明的“多功能牙刷”把牙膏和牙刷设计在一起,“方便爸爸出差时使用”;赵振江发明的“甜蜜陷阱”把饮料瓶变成了抓蟑螂的神器,解决了家中潮湿和蟑螂的问题;郭瑞轩发明的“新儿童猫眼”利用潜望镜原理,实现了儿童通过猫眼识别自身身份的愿望...

播撒创新的种子

他们的灵感来自生活,他们作品中使用的材料都是从生活中的废料转化而来的,这也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问题。

“戏剧”课程很受欢迎

喜欢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吴进锋总统尊重儿童的这一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当地特点,逐步探索出了学校特色之路。她说:“由于学校过去是一所企业学校,我们继承了军工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创新就在你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在家长中发现了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并以‘游戏’为突破口,在校内校外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确立了‘科学与文化并举,建设人的愿望’的培养目标。”

播撒创新的种子

如何执行?这从课程开始。首先,每周一次的科技课“玩科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也是一门校本课程,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分层教学的经验中,孩子们有机会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这丰富了他们动手思考的平台,积累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播撒创新的种子

此外,发展过程是相当多样的。通过利用星期三的非作业日、假期和业余时间,孩子们利用社区选修课作为载体来“玩”很多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选修课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学校安排什么课,而是孩子们被动地选择什么课;取而代之的是,学校将主动开发孩子们想上的课程。例如,吴校长说:“例如,儿童喜欢玩溜溜球和玩扑克玩高,所以我们将开发这样的课程。以溜溜球为例,我们的老师会引导孩子在课堂上以各种方式观察溜溜球的变化,然后从中推导出其他类似的游戏并从中提炼出科学的规律...有些人想说,这不是“玩”吗?然而,“游戏”也是发现科学规律和科学原理的过程。“玩”也是一种科学的渗透和思维的延伸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学校为儿童提供了6类31门课程:责任与科普、阅读与科普、思维与创造力、传统与创造力、“游戏”与技术、diy与技术。

播撒创新的种子

看不见的课程不可忽视。每个教室的前墙上都挂着“做最好的自己”,这让孩子们每天都充满自信;后墙上挂着“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这让老师每天都在反思。学校教学楼前的气象服务站、科普墙、植物园、太阳能电站,以及家长培训活动...整个环境课程,让每个地方都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

播撒创新的种子

“发挥”你最好的自我

随着特色学校的建设,造就了一批“教人求真”的教师。近年来,学校包括李因在内的六位教师的实际操作设计方案在第26届青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崔宣的“不让科学设备睡觉”实践活动获得国家一等奖……教师在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7项,在各级各类学术交流中获奖论文100多篇。

播撒创新的种子

同时,特色学校的建设也造就了一批学会做人的学生群体。在各级各类创新竞赛中,共获得43个国家级奖项、72个省级奖项和87个市级奖项。卢欣怡在第八届宋庆龄儿童发明大赛中以其“新一代独立旋转多功能插座”获得国家银奖。在济南全国青少年现场创作大赛中,学校的10名参赛者获得了金牌,并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奖项,即价值15万元的太阳能电站...值得一提的是,该校2015年的作品《低碳校园》和2016年的《拣古今》都在当年的全国未来工程师大赛中引起了刘延东副总理的关注和赞赏。

播撒创新的种子

有人会说:“只知道‘玩’,你的学习成绩能好吗?”“玩”不是盲目的游戏。“足够的耐力”是许多中学对学生的评价。张,原学校科技兴趣班学生,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热爱绘画、科幻小说的王,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董天宇在学校发明了“方便玻璃清洗机”,并被中国民航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录取...由此可见,“玩”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一般。

播撒创新的种子

当然,文化课程的结果绝不是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个人优劣的唯一方式。未来是一个智慧和经验的时代。创新有多重要?没有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动力和毅力最终会耗尽。

播撒创新的种子

吴校长说:“有人认为发展科技教育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事实上,我们没有太多的资金来源。然而,我们仍然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因此,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孩子们的动手材料都来自家庭和社区,而家庭和社区都是由废旧材料转化而来的。这是一种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种文化滋养。我们不会问孩子他们有多大的惊人的发明,而是希望把创新的种子埋在他们的心里,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给他们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让他们实现更好的自我!”

播撒创新的种子

本报记者文/照片

编者:于涛

标题:播撒创新的种子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800.html